作者:高月明 |
问:如何理解宋代惟信禅师提出的三重境界:“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五灯会元》卷17《惟信禅师》)” 高老师:第一、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在参禅之初,认为世界是实有的,所以执虚幻为实有,“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因为执着世界为实有,所以会被世间名利牵引、捆绑,陷于贪欲漩涡中。 第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佛法讲“空”。空的意思是一切都非实有。佛法以空义来对治“有”的执着。所以,这时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此时有修有证,有境界、有菩萨、有佛!因为认识到一切都是“假的”,所以就抛弃了对世间名利的追逐,然后去求一个清净境界。 第三、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比喻:如果你在梦境中知道自己是在做梦,那么你就不会被梦中的名利捆绑,你也不会恐惧在梦中死去(没有人会死在自己的梦境中),你会认识到做梦的意义是体验梦境。 同样道理,当你彻悟到世界都是被你观察出来的,一切所有都是你的心生幻象,就不会困于虚妄不实的名利之中,能够自在地生活着!当然,你也会解脱生死。为什么呢?因为你是不会死在被你看出来的世界中的。这是“真清净”! 如同在梦醒后,梦中事物都是“了无一物可得”一样,世界上最大的奥秘是:这个世界竟然是个假象。因此,金钱名利、菩萨、佛,以及一切所谓有修有证的境界都是“虚妄不实”“实无所得”的。在虚妄中求实、求幻都是执着妄想。不执着于有,也不执着于无,能够认识到“一切”,我说的是包括学佛本身在内的“一切”都是假象,也就彻底解脱了世间烦恼、对法相的执着和彻底解脱生死了,这时名为“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问:今天夜来梦中佛陀教言:“比丘!你的内在具足惑业与慧命。”请老师解释,此教言的真实义。 高老师:“惑业与慧命”人人皆具足圆满!为什么?因为惑业与慧命皆是你的心生分别,所以你的心是“具足的”。具足的真实义的是:既然一切皆是心生幻有,又岂有亏欠与具足之说!因此,所谓“具足”是让你放下一切妄想执着,认识到一切本无所得!若能如此即得无上正等正觉! 问:在您的眼中看世界和众生,是不是世间的一切事、一切存在、一切呈现,都是一种正常,或者说本来就是这样的!就像孔子说的“是故有之”的呢? 高老师:从第二义来说,可以说“都是一种正常,或者说本来就是这样的”。但这样说不究竟,究竟义是:我看到的世界是“一切本空!一切法都是妄想分别,皆无实义”!为什么?因为认识到一切皆幻即是佛法的究竟实相。如果一切都是你的心生幻象,还有其他什么“正常与不正常”“是故有之”等可被再去分别的实有东西呢!佛法是“法实无外,皆是心生”。人人皆是自证自悟、自成佛道!一切说法皆是心生种种法,如梦中象,本无所得! 问:假如把证悟实相的禅定实修,从开始意数呼吸到觉空入定的证悟究竟圆满看做是“0分——100分”的话,那么,能够把意识从肉体中分开了是多少分的阶段? 高老师:在究竟上,不存在一个“意识从肉体中分开”的境界体验。如果说有人体验到了,那么他是经历到了一个幻觉体验。 为什么不是分开的?这就像是不能说把做梦者与梦境中的假我分开一样,同样道理,因为一切都是意识创造出的幻象,所以不存在意识与精神和肉体分开的现象,以及感觉体验。证悟究竟实相是证悟一切都是心生幻象,一切都是被你观察出来的!在究竟之前,一切觉知体验都是妄想分别的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