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明 |
问:业力和因果是什么关系? 高老师:你认为什么是业力? 问:让我们相遇相见在一起的力量。 高老师:实际上,没有过去与未来,只有“现在”。所以,让我们相遇相见在一起的是你现在的意识再创造。过去与未来只存在于你现在的想象中。 问:每个人“现在的意识”创造都不相同,显现出的境界也不相同,这是为什么?这个意识和第六识有什么区别? 同学回答:老师表达的“意识”,按佛经表述就是如如不动的那个“自性”。所以,这个“意识”和第几识的完全没有关系。包括所谓的第七识、第八识都是在幻有的层面上讲的法,每个人的意识都在你的幻境中。自性就是创造现实幻境的东西,所谓的“业力”是一个概念,是在第二义上表达的因果。 高老师:理解正确。没有其他人,更没有其他人的意识创造出不同境界的这个事。一切都是你的意识所显现出的现象。 问:关于业力我也有提问:是不是当下就是所有业力的终点?没有更多,没有果报在等着你,当下的一切就是果报?当下一切也是因,因为是我在创造。而当下所承受的一切也是果,没有未来的果在等着我。请问是不是这样? 高老师:可以这么认为。一切唯心所现!在你推开门之前,门外的世界是不存在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你所觉知到的一切都是你当下的意识创造! 同学答:在自心创造的世界中,诸恶莫做,众善奉行,一切皆会吉祥如意。 同学答:所谓业力,是自己对过去习惯的一种知见,被知见捆住,束缚现前。知是幻化,解脱现前。 高老师:理解正确!究竟第一义则是不可说!大家的回答都是在相上的表达,而学佛的过程就是从有相到无相的修证过程。 问:为什么究竟义的因果是无法被表达的? 高老师:1、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在你所知的世界中,没有一个事物或者现象是“非物质的”。即便是思想观念,也只是一种脑物质运动模式的体现。世界上一切事件都可以还原为一种物质的运动状态。什么是物质的运动状态? 所谓的物质运动状态是对随着时间的延续,物质基本粒子之间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的描述。在你面前所见到的一切物质现象都可以简化为一种物质的运动状态。本质上,所有物质的运动状态都是一种干涉条纹现象。 2、在量子力学中,没有你的意识观察,所有的物质在成为拥有确定位置粒子之前,都是以波的方式存在的。而一旦被你观察,粒子所处的位置就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相互联系在一起成为了一种确定的运动状态(干涉条纹现象)。 3、时间本质上是对物质运动的描述,空间是对物质之间距离的描述,在你观察之前,不存在物质粒子。这样,在你观察之前,就不存在时间,也不存在空间。在你观察的当下,波崩溃为粒子,即存在了物质粒子,同时时间与空间也即刻显现出来了。因为时间与空间是对物质运动状态的测量,所以时间与空间的存在是以物质存在为前提的,被你观察出来的物质运动状态突破了时空的限制相互联系在一起。所以,在你观察的当下,你即创造出了物质世界,同时创造出了物质突破时空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运动状态——创造出了一切事物的因果事件。 4、因为大脑本身也是由基本粒子组成的,所以你的大脑也是被你观察出来的。同时,一个人的任何想法观念只是大脑中神经细胞的一种运动模式,所以你的任何的想法、任何求问因果现象存在的原因,或者相信与不信的因果,也都是被你的意识观察出来的,因此它们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因果现象。 因此,本质上的因果是无法被表述出来的,只能被相信。只能被谁相信?就是被你相信。这一点如何证明它是正确的呢?如果一个事是正确的,那么我前面所讲就是正确的。这个事就是这个世界的存在是假象。那么世界是假象吗?量子力学中物质基本粒子存在的波粒二象性现象,证明了这个世界没有你的意识观察,一切都不存在! 为什么究竟义的因果是无法被表达的?因为观察出来的事件本身(你的提问本身)就是因果事件,你从因果之中再去分别这个因果是如何发生的,就像是眼睛无法看见眼睛一样,是不能被表达分别出来的。所以究竟意义上的因果只能被你所相信而不能被你所表达出来!这就是离一切分别的究竟第一义! 问:对于“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一切唯心所现”是否也是“相”,是否也要去离? 高老师:在《坛经》中六祖惠能说:“执空之人有谤经,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语言;只此语言,便是文字之相。又云,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见人所说,便即谤他言著文字,汝等须知自迷犹可,又谤佛经;不要谤经,罪障无数。” 因此,“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一切唯心所现”是陈述实相的语句,是文字。在学习佛法过程中,要通过文字来理解佛法,不能说要离文字相,否则就无法学佛和成佛。在学佛过程中,真正要离的是文字所描述的“法相”。 什么是法相呢?用来度人离苦得乐的“法”中的人物(天龙八部),以及用来说明佛法实相所用的比喻中的事物都是法相。所谓离相,就是不要执着故事和比喻中的人物事物为实有,就是离法相(离比喻说明相)。为什么要离法相?因为佛法是通过法相度人,最终认识到无一切相。所以,你要做的就是理解故事比喻要说明的道理,而不要执着故事比喻中的人物事物是实有的。 因此,不要将一切佛法都说成是“相”要去离。如果执着在一切都要去“离”上,就是执空,就是没有理解究竟佛法。佛法究竟:一切皆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