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明 |
问:下面是我对注意力和意识力的理解,请老师指正。举个例子,就像看书,当我们保持注意力的时候,是把注意力保持在看书的这件事情上,这时是理解书中的文字意思。而意识力是不断主动发起的,对当下正在发生着的一切都清清楚楚的体验。当体验清楚时,对所清楚到的内容是不做任何分别的。 高月明:可以这么理解。但是,我要再强调一下,保持意识力是对自己活在活生生意识当下清清楚楚的体验。要不断体验、理解和体证这句话! 问:有同学说“在dj酒会上,强节奏的音乐好像更容易心意集中”,我认为这种练习,最多也只能算是练习了“注意力”,请问我的理解是否正确? 高月明:“在dj酒会上,强节奏的音乐好像更容易心意集中”,这只是一个心理现象,如同喝完咖啡人会兴奋一样,这与练习禅定没有关系,不具有比较性,也算不上练习“注意力”。谁能说喝咖啡会练习注意力呢!练习禅定,即练习制心一处,这种力量是由内心发出的,不是由外在环境给予的。所以,试图依赖外在环境——“有节奏的音乐等让心意得到集中”是无法真正获得禅定力量的,对练习禅定也不会产生有用的效果。一切“取巧”的动作都是“无效的”。 问:在《佛法人生量子说》中有说“禅定体证的是意识力而不是注意力”,请问,注意力和意识力的区别! 高月明:就像瞳孔的忽大忽小一样,一个人的注意力聚焦在一个事物上的范围也可以是忽大忽小的。注意力是一个人关注一个事物范围的表达,意识是让波崩溃为粒子的那个东西,其没有范围大小之分,也无多少之量,更不在生生灭灭的妄念之中。保持意识力就是保持你正在、持续在“意识着”的能力。意识力是指“保持着”你的觉知能力。因此,你只要全力保持你正在、而且一直在清楚着、意识着就是在修定。 问:在一次禅坐中,左肘关节有点痛,我深呼吸了三次,那感觉如同放烟花,疼痛全无。还有一次牙痛。当我对这个念头不理时,痛感消失。如果是盯着它时,就倍感疼痛。所以每当有疼痛发生时,我都去“不理”,这样的操作是否正确? 高月明:不完全正确。一般来说,这样的“不理”只是偶尔有效的,轻微的痛觉可以这么做。但是如果由于盘腿,或者某方面的原因出现的疼痛比较明显时,就不要硬挺。例如,如果关节发生疼痛就要舒缓一下关节,活动一下关节,或者不打坐了,运动一会,然后再打坐。如果是牙痛就要去“医牙”。不要与自己疼痛(或者痒痒的感觉)感觉作对。要记住,在禅定中应该调身,要让自己在比较舒服的状态中打坐。打坐不是练习自己的坚韧能力,而是练习制心一处。 问:意数呼吸时,有时候会感到眼睛有些疲劳,那么眼睛应该如何放松? 高月明:人们只知道如何放松手臂,却对如何放松眼睛没有概念。放松眼睛的方法很简单,首先一个人眼睛的视觉中心聚焦在面前1米到2米的空间上,是最舒服的。你如果看着某处而感到眼睛很舒服,那么你看着这个空间就可以了。这时你的眼神是最放松的,眼睛周围的肌肉也是最松弛的。因此,你在练习禅定期间,慢慢去尝试着找到这样一种状态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