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明

        在《楞严经》中,波斯匿王对佛说:“我过去没有承蒙诸位佛陀的教诲告诫时,见到迦旃延、毗罗胝子等人,他们都说这个身体在死后就会断灭消失,把这种情况称作涅槃。”我们都知道这种外道的认识是错误的,即便是在佛法中,对涅槃也是有人执着是一种境界状态。涅槃究竟是什么意思?对涅槃的论述佛经中有很多,对涅槃的理解,在《坛经》中解释最为通俗易懂。

        《坛经》:僧志道,广州南海人也。请益日:“学人自出家,览《涅槃经》十载有余,未明大意,愿和尚垂诲。”师日:“汝何处未明?”

         日:“'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于此疑惑。”师曰:“汝作么生疑!”曰:"一切众生皆有二身,谓色身法身也。色身无常,有生有灭;法身有常,无知无觉。经云:’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我不清楚是哪一种身寂灭?又是哪一种身来享受这种乐呢?”

         师日:"汝是释子,何习外道断常邪见,而议最上乘法?据汝所说,即色身外别有法身,离生灭求于寂灭。又推涅槃常乐,言有身受用。斯乃执吝生死,耽著世乐。汝今当知佛为一切迷人,认五蕴和合为自体相,分别一切法为外尘相,好生恶死,念念迁流,不知梦幻虚假,枉受轮回,以常乐涅槃,翻为苦相,终日驰求。佛愍此故,乃示涅槃真乐,刹那无有生相,刹那无有灭相,更无生灭可灭,是则寂灭现前。 当现前时,亦无现前之量,乃谓常乐。此乐无有受者,亦无不受者,岂有一体五用之名?何况更言涅槃禁伏诸法,令永不生,斯乃谤佛毁法。

         释义:僧人志道,是广州南海人。他向六祖惠能请教说:“我自从出家以来,研读《涅槃经》已经有十多年了,还没能明白其中的主要义理,希望和尚您能给予教诲。”惠能大师问:“你是哪里不明白呢?"

         志道说:“经文中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我对这句话存有疑惑。”惠能大师问:“你疑惑在什么地方?”

         志道说:"一切众生都有两种身体。一个是色身,一个是法身。色身是生灭变异的,法身是恒常不变的,没有知觉。经文中说‘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我不清楚是哪一种身寂灭?又是哪一种身来享受这种乐呢?’如果是色身,当色身消逝时,地、水、火、风四大元素就会离散,那完全是痛苦的,根本不能说是乐。要说是法身寂灭,那它就和草木石头一样了,无知无觉,又有谁来享受这种乐呢?再者说,法性(即法身)是生出生灭现象的本体,五蕴是生灭现象的作用。一个本体显现出五种作用,生灭是恒常存在的。生的时候,这五种作用就从本体中显现出来了。灭的时候,这五种作用回归到本体之中。假设本体听任这五种作用再次生起,那么就是有情众生,不断绝、也不灭亡。假设本体不允许这五种作用再次生起,就永远归于寂灭,这就和草木瓦石一样,没有情识。如果是这样,一切事物都被涅槃所限制束缚,连产生都没有了,这又会有什么快乐可言呢?”

         惠能大师说:“你是出家僧人,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为什么以外道主张的断常邪见来议论最上乘的佛法!按照你所说,在色身之外另有一个法身,离开生灭现象去寻求寂灭境界。又由此推想涅槃是恒常安乐的,还说有一个能亲身感受享用这种境界的主体。这其实是执着在生死是实有的,沉溺在世间五欲之乐的认识中。你现在应当明白,佛陀因为一切迷惑的人,把五蕴和合的这个假合之身认作是自己的真心自体,把一切事物分别看作是外在的现象,贪恋生存、厌恶死亡,心中的念头不停地流转变化,不知道这一切都如同梦幻一样虚假不实,徒然地遭受轮回之苦,把本来是恒常安乐的涅槃境界,反而看成是痛苦的相状,整天奔走追逐寻求解脱。佛陀怜悯这些人,于是开示涅槃的真正安乐境界,在刹那之间没有实有生起的相状,在刹那之间也没有实有灭去的相状,更没有什么生灭可以去灭除的,这样寂灭的境界就呈现在眼前。当这寂灭境界呈现的时候,也没有一个可以衡量其呈现状态的标准,这才叫做恒常安乐。这种安乐没有一个能感受它的主体,也不存在不感受它的情况,哪里有什么一体具备五种功用的说法呢?更何况还说涅槃是禁制降伏一切诸法,让它们永远不再生起,这简直就是在诽谤佛陀、诋毁佛法。”

         对于寂灭涅槃,一般人们与志道一样,都是在世界现象之中试图寻找不生不灭的寂灭境界(状态),或者有人直接认为死后就是寂灭涅槃,又或者认为在禅定中可以离开轮回,进入不生不死的寂灭状态,由此推想这是寂灭涅槃境界。实际上都错了。

         为什么?比喻说,有人说他’乐死了’,那么他真的死了吗?没有,他只是说此刻的心境。同样,体证到没有生死,进而解脱生死的心境就是寂灭境界。那么是什么样的心境呢?又如何理解没有生死呢?用两段佛经说明。

         首先,《圆觉经》中说:“于虚妄体重执虚妄,二妄相依,生妄业道。有妄业故,妄见流转。厌流转者,妄见涅槃。”释义:“在本来就虚妄不实的身体思想中,又进一步分别执着这种虚妄,这两种虚妄相互依存,就产生了虚妄的业力及其作用途径。因为有了这些虚妄的业力,就会虚妄地见到生死轮回流转不停。那些厌恶生死流转的人,又会虚妄地见到涅槃境界。”

         其次,《楞严经》中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释义:一切众生从恒久以来,在生死中不断地交替延续着,这都是因为不知道存在那个常住不变的真心,其体是本性清净、光明澄澈的。却运用种种虚妄的念头去分别执着生死与轮回。由于这些念头并不是真实的,所以众生才会在生死轮回中流转不停。”

         为理解这两段佛经的究竟了义,用比喻说明。比如,在梦境中你恐惧生死轮回,实际上梦境中的想法是虚妄的,梦境中也不存在你会死在其中。你之所以恐惧生死轮回只是你认为会死在和轮回在梦境中。所以在梦境中,你只是没有认识到这是“梦境”,在虚妄的思想观念中分别恐惧“轮回”,而不是你真的会在梦境中死去轮回。

         同样,一般人们都认为灵魂在身体中,自己会随着身体的死去而轮回,在这样的认识下,试图通过修道让自己不再轮回生死,而进入不生不死的寂灭涅槃境界。正如佛经所说: “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如果能够悟到,这个世界以及自身与妄心都是真心所生幻象,自己不会死在虚幻的世界中,那么就能证悟了“真心”,认识到本无生死,进而在思想观念中脱离“轮回”。正如经中所言:“厌流转者,妄见涅槃”,既然生死是虚妄的,寂灭涅槃概念也是虚妄的。

         佛与众生无二无别,在本无生死中,分别执着恐惧生死就是众生,放下分别执着,悟到本无生死就是佛。

         因此,非逻辑的无上正等正觉是,悟到生死是心生出幻象,自己根本就不会死去。正是这种“悟”让人解脱生死的。因此,没有生死,也不存在轮回,更没有涅槃状态的存在,而涅槃是究竟的“悟”。为什么是悟?

         比如佛陀是“悟道”成佛,而不是“分别理解”成佛。为什么是“悟”?

         在你的心外执着有实有的众生,实有的世界,实有的佛,执着有他人的生死,进而推测自己会有生死,这是逻辑分别。如果能够借用逻辑分别,悟到不仅物质世界,乃至你眼前的他人以及时间空间皆是你心生幻象,他人有虚妄存在的生死,而你没有生死,就是“悟道”。

         当然,以上对“涅槃”的解释是正确的。为什么?因为如果外在有实有的众生和实有的佛,就一定存在他人的生死以及佛会涅槃,这样涅槃就是一种境界状态。如果外在没有实有的众生和实有的佛(如《金刚经》中说“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一切都是在你的心显现出的虚妄的现象,那么就不存在任何人会死去进入涅槃,以及不存在任何佛会进入涅槃,而你是不会死在你创造出的世界中的,所以你也不会进入涅槃。究竟涅槃就是你能够证悟一切都是虚妄的,一切都是你心生的幻象,没有生死,这样彻底解脱了生死,这就非逻辑的究竟“涅槃”。

         什么是“乐”?悟到没有生死,一切都是心生幻象就解脱了对有生有死的虚妄分别以及执着和恐惧,这就是“乐”。此“乐”不可说。为什么?

         正如《楞伽经》中说:“由此能生自证圣智"。一切人修证佛法,终究都是自证境界。为什么?因为外在没有实有的众生,没有实有的佛,只有你可以“乐"。

         为什么说“此乐无有受者”呢?因为“我”是空的。又为什么说“亦无不受者”?因为一切都是“我”所生幻象!第一个“我”是指身体六根,第二个“我”是指存在一个生出一切幻象的本体。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