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2012年开始练习禅定,至今已经5年了。如今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心力,能够做到保持定境2~3分钟。千百年来神秘的佛学禅定已能入门。解除了之前的诸多迷信,对佛学、禅定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最重要的是对生命本身有了更加正确的认识。少了忧虑,多了信心,多了快乐。对生命本身产生了一种近乎绝对的信心。这种信心会扩散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5年,多数情况下我每天早上40分钟、晚上60分钟用于禅定练习。前两年练习意数呼吸,之后一直练习觉空入定,并且今后的练习都会是觉空入定。
接下来我将练习过程进行整理,并陆续发出来,以期给大家提供借鉴和参考。
接下来,我会陆续发出下面的文章,欢迎围观和指教:
1. 禅定记录 . 过去的5年
2. 禅定记录 . 缘起
3. 禅定记录 . 原理和方法
4. 禅定记录 . 路线图
5. 禅定记录 . 放松练习
6. 禅定记录 . 意数呼吸之开始
7. 禅定记录 . 意数呼吸之观想的重点
8. 禅定记录 . 意数呼吸之水晶球的出现和消失方式
9. 禅定记录 . 意数呼吸之水晶球位置问题
10. 禅定记录 . 意数呼吸之走神问题
11. 禅定记录 . 意数呼吸之瞌睡问题
12. 禅定记录 . 意数呼吸之前期
13. 禅定记录 . 意数呼吸之中期
14. 禅定记录 . 意数呼吸之后期
15. 禅定记录 . 开始觉空入定练习
16. ......
生活、工作中总有诸多烦恼,烦恼重了太难受,必须要解决。我选择通过大量阅读去认识到一切事物运行的本质规律,然后去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最终过上潇洒自在的生活。为此看过很多书,历史、经济、理财、励志、心理学、哲学等等。知识是增多了,问题还在。生命就要在在这种迷茫中度过吗?
某日,在商场看到一本《六祖坛经》,试读几页,大奇,买回家读了一遍,隐约有感觉。于是一口气买了十几本佛学书籍读完,感觉佛学或许能解决问题,但神秘的东西太多,不接地气,无从下手。 我当时尝试过一些学佛的方法,神神叨叨,把我家里人吓得不轻。现在想起来都后怕!这就是我干过的事,学错了东西太要命!
几个月后,在网上偶然看到高老师的文章,一口气读完。之前对学佛的许多错误理解得到了纠正,最重要的是高老师通过他自己的实践,修入正真的佛学禅定,获得了对禅定的本质认识,总结出一套可操作的、不神秘的、有效的、科学的练习方法。这么好的方法他居然就公布出来了。这正是我要寻找的。我不怕吃苦,就怕做错。据我当时判断,这个方法很科学,没有神秘不可测的东西,清楚明白不忽悠。今天看,当时的判断正确!
在买到《科学禅定》之前,我用两天记熟了练习方法,从21放松练习开始坚持到现在。后面,我尽量用简单直接的方式来表达练习过程。
科学禅定的意思是,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和练习佛学禅定。这里只记录我的核心理解,完整的禅定原理还是要阅读《科学禅定》和《量子佛学》,我在练习禅定过程中会反复阅读,理解也会不断加深。
佛学禅定的最终目的是证悟到实相,前提是要能行入很深的禅定中,再前提是要有行入很深禅定的能力,即定力。定力就能一直体验在定境中的能力,他是心的力量,也叫心力。心力经过不断练习即可获得并增强。所以,再往前推是如何练习我们的心,使心能够正真拥有力量。
当我能够切实体验到1分钟住看清楚时,便实体验到,定境就是意识从妄念中觉醒了过来,并保持着觉醒;定境也是意识在保持着自我觉知、在做着主。定境可以用多种方式去“指”,后面的文章再说。通过这种体验去反过去理解《科学禅定》里的方法和流程,
其科学性就非常明显了。禅定一旦入门,认识上就会有一个飞越。切切实实的体验到空境是学佛路上巨大的里程碑,人们到这里就会说:“咦,原来如此!”。
科学禅定总体上分为两个阶段:
1)意数呼吸(修止) 这是专门练习心力的基础方法。将观想和数呼吸结合起来,用想象中水晶球的个数变化来为自己的呼吸计数。比起用数字计数,意象计数的难度更大,更加耗费心力,从而是心能够正真的得到有效锻炼。这是禅定前的基本功练习,是基石。
2)觉空入定(修定) 这是正真的禅定练习。依靠之前获得的心力,通过不断察觉的方式去体验到小段空境(即定境)。其核心原理是当我们拥有的一定的心力后,用不断察觉的方法就可以体验到小段的定境,不断重复这个方法去体验小段的定境,时间一长心力增强,体验到的定境也会延长,直到长时间体验在定境中就成功了。如一个小时,可惜我目前做不到这么久。
就我的经验,心力是基础,没有心力只能嘴上谈禅定,有心力就能正真修入小段禅定。
禅定是一种能力训练,和性别、年龄、人种、信仰、学历都无关。
《量子佛学》第188页有下面这张科学禅定实修路线图,我基本上是按照这个过程练习的。这是一条笔直的高速路,不需要我再插一个路标了!
21天的放松练习我是保质保量做完的。每天躺在床上练习至少半个小时。放松肌肉这个能力练习起来相当容易,就像做体操。练习动作可观测,体验也明显,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做完即可,不需多说。 对于每次修定/修止前的放松过程,我以前是这样的:
开始放松:头顶放松---眼睛放松---面部放松---脖子后面放松,开始走神了。不知过了多久,突然意识到自己已走神半天了,回来继续做放松。然后又走神。特别懊恼,觉得浪费了太多时间。没方法,心力不济,只能抖起精神,提高警惕,争取一口气做完放松动作,随着练习的整体进步,走神会越来越少,两年后就没有问题了。两年其实很快的!
开始意数呼吸时,我碰到两大问题。一个是经常走神,即很容易被妄念拉跑掉,坐在那里想什么事去了,并没有在数水晶球;另外一个是水晶球在空间中的排列意象难以保持,水晶球经常会乱跑,没法安静地排成一排。我记得球儿们喜欢往右上角方向移动,并挤成一堆。
现在回头看,出现这种现象太正常了,刚开始的心力太弱。能让自己不间断地发起数呼吸这样的事都难以做到,中间常常出现大段的走神。整体上像是大片的走神动作中夹杂着少量的意数呼吸动作。 开始那段时间,我是数10个水晶球(一年后改成了5~6个),每天晚上打坐一个小时,坐下后不管别的事情只努力数水晶球,能多数一个就多数一个,就算球儿会移动,也拼命地在脑袋中保持当前水晶球的个数和排列形状,不断去做这个做不到的事,时间一长,结果就真的能做到一次完整的意数呼吸了。心力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增强。
大概2~3个月后,我第一次能够比较清楚地完成一个来回,中间没有被妄念拉走,水晶球也没有多出一个或者少掉一个。这是一个里程碑,鼓舞人心的大事。从此以后,衡量自己练习效果的指标便是一个小时内累计成功地完成了几个来回(一个修止哑铃单位)。 水晶球的排列方式,下面示意图中的几种方式我经常使用。哪种有感觉就用哪种,没感觉了就换一种。(图像中的帅哥是网上找的)
开始练习时,遇到的大问题是难以在前面的虚空中看出几个水晶球,很多同学都碰到这个问题。我的经验是,不要用眼睛去看出水晶球,而是用大脑去想出几个水晶球在虚空中,劲不用在眼睛上,甚至可以忽略眼睛。是大脑在努力着,当然本质上是心在努力着。 操作要领是用想象出的水晶球那样的东西,摆在虚空中来为我们的呼吸进行计数,用力点不是水晶球的清晰度,而是水晶球的数目和排列形状一直能被我保持着不消失。
例如,第3次呼吸结束后,我们想象前面的虚空中应该有3个呼吸(水晶球),摆在那里,在第4次呼吸完成前,这3个像水晶球一样的东西一直保持在我们的想象中不要模糊,更不能消失,当第4次呼吸完成后,前面虚空中的水晶球突然就变成了4个,此时我们练习的重心是一直在想象中保持这4个水晶球的数目和排列不能消失,可以不断地强化它们在想象中的存在。比如,可以让它们旋转,也可以快速把它们挨个儿“动”一下。保持很难,也是“保持”这个动作锻炼了我们的心,使它变得更有力量,此力即是止力。
所以,重点是对水晶球数目和排列的保持!保持在想象中。整个过程中,意识要非常的主动地去保持!非常非常主动地去保持!
水晶球是怎样出现并以什么样的方式摆放到虚空中的相应位置上的?这个问题我曾经摸索过一阵子。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刚开始的那个阶段,通过观想在前面的虚空中凭空出现一个水晶球并不容易。我想了个办法,就是靠想象从我面前靠近面部的地方突然发射一个大一点的水晶球过去,到达目标位置的时候再变回到苹果那样大小。这个方法我用了大概半个月。其它人可能会玩出别的花样来。但这么做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水晶球从出现到飞过去到达指定位置,这个过程相对来说有点复杂,时间有点长。大脑在这个观想过程中极容易自动想到别的事情上去,从而陷入妄念之中,结果是离开了修止这件事。当时意识到不能在这个过程中玩技巧,必须直来直去,抓住重点,去掉无用的过程。
我的做法是,要水晶球出现时,突然就出现在那里了,没有过程,不用管它是怎么出现的。要水晶球消失时,突然它就消失了,也没有过程。坚持几天就能做到了。这样,我就可以把宝贵的精力用在对水晶球的保持上,练习的效果大为提高。
很多次,坐好,开始练习前,总觉得有个生活或工作中发生的问题还没想清楚,干扰我修定。头几次,想着先把问题先想清楚再做练习,但实际上每次都不能在这会儿把问题想清楚的,反而东想西想耽误了很多时间。后来,我告诉自己:“现在开始修定,任何问题都先放一边!”。
假如我们在意数呼吸或觉空入定过程中不再走神,意识一直能做着主,不随妄念跑掉,那我们已经入定了,体验在定境中了。这正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我在修止的前期会频繁走神。而所有的练习就是为了能不走神,这需要心力为基础。其它同学的坚持和进步,对我有巨大的激励作用。每一次练习都抖起精神,意识非常主动地去努力完成一个一个动作单位,即所谓的勇猛心。心力逐步增强后,走神的情况就减少了。
到了目前阶段,绝大部分问题都影响不到我修定,察觉之下马上体验到清清楚楚之中,大脑中的各种想法都变得风淡云轻没有力量。而且,暂住定境时会对头脑的各种思维有一个完全不同的认识。“我”不再属于头脑,而头脑其实属于“我”。心从各种妄念上碾压过去而保持着觉醒。
瞌睡问题:
我在修禅定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时候都不瞌睡,像打游戏过关一样,每次都争取做得更好。偶尔的瞌睡都是发生在前一天睡眠不足的情况下,这个时候我一般会放弃本次练习。如果是早上,我干脆躺倒补觉。如果是晚上,我会安排早点睡觉,避免恶性循环。 晚上修定前,我先洗澡,然后穿睡衣修定。早上则是起床先洗一把脸后开始修定。
记得在上学时,如果我打算考90多分,即是考不好也有70分以上;如果只打算考60分,那极有可能就挂科了。禅定练习时也当如此。越精神抖擞进步越快!我总是用精神抖擞这个词(是从高老师那儿听来的),它对我太重要了!
坐姿:
我是坐在床上,屁股下垫两个枕头练习禅定的。偶尔也坐椅子。如果两个枕头还不够高,就在枕头下面再放几本书。
如今连单盘都做不到别说双盘了。我这个叫草盘、自由盘,能坐稳不倒就行。练心不练腿,我当然不愿意花时间去把腿给弄成双盘。
练习过程这过程中腿若麻木,我会把腿伸开活动一下或者换个姿势,换个姿势继续练习。不让腿子影响修定。在第一次咨询会上听完高老师的讲解我便彻底解脱了盘腿问题。到后面走神减少腿就很少麻木了。因为在定境中身体处在虚无和舒服的感觉中,麻木这种
事情不会发生。如果感觉到麻木了,一定是自己走神走久了。
关于手印。每次坐下后,两手自然一放,放成啥样就啥样。中间不舒服了就换一换。根据需要,有时两手放到两边的腿上,有时两手自然叠在一起。总之舒服就好。
冷暖。夏天太热时,我是开空调打坐的,不然汗如雨下,没法打下去。冬天太冷时,穿羽绒服打坐,或者拿个被子裹在身上,只把头露出来,又暖和又舒服。
意数呼吸的前1~5个月,我的训练重点是努力去完成一个完整的来回,尽力减少走神。大概2个多月的时候,我才能做到一个完整“修止哑铃单位”。然后,每天打坐时努力能够多完成一个。
这段时间,在练习过程中被妄念袭击并轻松卷走是家常便饭。在意数的过程中我曾经“发明”出很多细节上方法,这些方法常常在1个星期后就被我发现是错误的。然后有弄出新方法,接着又被我自己否定掉。持续了半年以上。随时心力的增强,问题自己消失了。
练习过程中需反复阅读《科学禅定》、《量子佛学》和看高老师的博客文章,来校正自己的练习方向,避免走弯路,坚决不走错路。
前期是靠强烈的好奇心、决心和毅力走过这段没有成就感的困难时期。正所谓,没有努力就没有收获!
5个月~1年半的这段时间,是我意数呼吸的中期阶段。这段时间实际的操作方法上已经没有什么含糊了,观想水晶球遇到的各种问题陆陆续续自动消失。水晶球越来越听话,不再乱跑,不再挤成一团。被妄念拉走的次数逐步减少,大段的走神情况也在减少。 如果以1个月为阶段跟前一个月对比,自己能明显感觉到进步,每个月肯定比2个月的自己厉害多了。
每天练习的目标变了,1小时中努力去连续不间断地多数几个来回,多一个是一个。目标是能不间断地意数呼吸10分钟,清清楚楚没错误。
中间经历了累、没感觉了、热情不高等状况,我会暂停1~3天,然后在精神抖擞地接着练习。如果有聚餐或出差,也暂停一下,毕竟生活和工作都是要搞好的。
这段时间,心力肯定增长了。中间我去尝试不断察觉,会有那种清灵、空灵的体验,不会没有感觉。
这个时候并不需要什么辅助技巧来固定水晶球的位置了,我可以把它们摆在虚空中的任何位置,摆成任何形状,它们都会非常听话地停留在那里不动。连续数几个来回不成问题,打坐这个事变得轻松很多。由于意识能够连续集中几分钟,身体的虚无感会很明显,心灵的空灵感也会越来越明显。意识在集中于数呼吸,没被妄念拉走,故不会任何不良感觉。
之前碰到的意数呼吸问题都已经解决,唯一要做的就是不断练习,并不断测试自己的心力,看看10分钟内能否不间断地意数呼吸没有妄念。我是真的做到了不间断地意数呼吸10分钟,中间没有发生任何错误。但只是勉强做到,就是说在1个小时内我能做到2~3个连续的10分钟不出错,但我认为清楚度还不够高。等不及了,我要开始练习觉空入定了,我是奔这个来的。
我后期也穿插着不断察觉的练习,但绝大部分是意数呼吸。现在认为在意数呼吸的后期加入不断察觉的练习对整个禅定进度更加有效。有时,先练习半小时不断察觉,感觉心力不及,然后再练习半小时意数呼吸。或者,今天1小时都练习不断察觉,明天1小时都练习意数呼吸。目标是要在察觉的当下体验到一点清清楚楚,进一步的目标是要有能力去练习觉空入定,开始真正的禅定练习。
我在做了2年的意数呼吸后开始练习觉空入定的。这两年中《科学禅定》和高老师的博客会反复阅读,去加深理解。期间高老师来过深圳几次,我抓住机会时当面聆听。对修习禅定的原理、方法、过程和注意事项有了完整的理解,甚至我认为我理解得很通透。 理悟上,先后听完《圆觉经》,《楞严经》,《金刚经》讲解,感觉每次能上一个台阶。一段时间下来,基本上解脱了法相,不会迷失在浩瀚的方便法中,学起佛来轻装上阵。之所以写这两段,是因为理悟也太重要了。道理上明白了,修定起来便会一往直前。 特别说明,这篇文章只是我目前的认识和体证。根据我的经验,一段时间后认识会变化,之前的部分认识会被自己否定掉。这里讲出我修习过程中的记录,给修习科学禅定的人们一个参考。
练习禅定5年多,现在,我是如何认识不断察觉这个方法的,下面通过反推来说明。
“觉者,佛也”。我的目标是成为一个觉者,觉者的好处是“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对,就是要离苦得乐,就是要真正能做到快乐的活着,学佛总得有好处才行。那,怎么才能成为觉者?
“离幻即觉”。离开了妄念,就体验到意识的绝对清醒,就体验到了“清净”、“空境”,就觉醒了。又怎么离幻?
“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知道着妄念,即不被妄念所影响。能一直知道着妄念,就一直离着幻。怎么去知道着妄念呢?
“当你打坐时,察觉有思念妄想的时候,思念妄想早已跑掉了。不用再用什么方法(念佛,念咒、摇铃)去除它,当下清净,本来清净。”,当我们知道自己在走神的当下就是空境。我们每天工作生活中有无数次察觉到自己走神了。看,其实我们每天无数次进入过定境,但是,为何就没有明显的体验呢?
这种一晃而过的定境太短,太浅,太模糊,我们还没有明显的体验到他时,就已经进入到妄念中去了。只要想办法把察觉之下的定境拉长一点,能让我们体验到他,然后不断地制造这个体验,最终就能保持在长一些的定境中了。用什么办法去拉长定境? “不断察觉”。就是不断地去察觉一下我正在想什么,不断地去知一下我正在想什么,不断地去觉一下我正在想什么。正在察觉的这个短暂过程就是清清楚楚,知的这个短暂过程就是清清楚楚,就是定境。不是察觉了之后能得到一个定境,而是察觉这个正在用力的短暂过程就是定境,用力结束了定境就消失了,尤其在刚开始的阶段更是如此。此处的用力指的是用“心”力,“心”在用劲。
察觉时心正在用“劲”的那段过程就是在干净利落地锻炼心力,就是有效的锻炼时间,不论这个过程是很短还是长一点,修定练习就是不断重复那一小段过程。随着心力的增强、定境的延长,察觉的频次及察觉本身持续的时间会有不同,当然体验到的定境也会不同。我练习觉空入定3年多一些,察觉这个动作贯穿至今,它是觉空入定的唯一“工具”。
不断察觉的具体内容需要仔细阅读《科学禅定》。这个方法加上心力的概念,对我来说是能否修入禅定的生死命门,是一个伟大的创造,它破除了一切玄妙,人人可以依此修入禅定,学佛这件事不再靠运气。知道这个方法,对于那些想探明世界人生真相的人来说是极其幸运的!
后面的文章我会记录不断察觉这个动作在练习过程中的一些操作上的变化,也想描述一下我体验到的定境,尽管定境不能被语言表达。
刚开始练习不断察觉时,察觉一下,定境的体验很浅很模糊,更多的时候是没有什么明显的体验。我的做法是让两次察觉之间的时间距离尽可能短,能多短就多短,短到没有间隔。重点是要能不断地连续地发起察觉这个动作,只要能连续不断地做着察觉,就是在不断练心力,不论清清楚楚的体验是否明显,心力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增强。类似于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阶段。
具体就是:
知一下、知一下、知一下.......不断做下去。如果实在没感觉了就歇息几十秒。然后继续。
觉一下、觉一下、觉一下......小息。 ......
察觉一下我在想什么、察觉一下我在想什么、察觉一下我在想什么......
就这么紧密地察觉下去,大概有2~3个月吧,时间不太准确了。我记得那个时候一阵子连续、猛烈的察觉之后,脑袋都有点木,但不是疼,感觉还有成就感。
练习过程中肯定会很多次被妄念拽跑掉,只是我努力地用所有时间去练习不断察觉,警惕妄念,不跟他跑掉。
这种只管察觉的练习持续了大概3个月吧,每早上班前40分钟,晚上60分钟。期间出差一个多星期,暂停练习,回家后晚上接着练,突然体验到明显的进步。就是察觉之下体验到一个从未有过的清清楚楚,那个定境尽管很浅,很短暂,但因为之前没有体验过,感觉还是很明显的。继续察觉是可以重现的。心中大喜!这一晚告别了只种不收的“盲打”阶段。
后来的经历证明,禅定的每次进步,都是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定境体验,这种体验跟之前大脑的任何想象都不同。每一次的进步,自己都真真切切地知道,无需别人证明。这种高一级的定境在接下来的时间中是可以不断重现的,他不是一种偶然现象。
体验到清清楚楚后,禅定练习时就有个一明确的靶子,就是不断去复制那个清清楚楚的体验。第一次是如何做到的,第二次就用同样的方式去重现。努力的小目标是每次察觉之下必须要体验到空境,一次接一次地去重现。一般几分钟后没感觉了,体验会变模糊,
我一般会休息1分钟,身体动一下,然后回到察觉的本质要领上继续练习。
一段时间后,察觉之下就能熟练地体验到短暂的清清楚楚了。继续努力,去体验更深更清晰的清清楚楚。秘诀还是“清清楚楚就是空,越空越清楚,越清楚越空”,这既是方法又是目标,每一次察觉都是这个目标。我的做法是先用短察觉:
知一下,知一下,知一下......
一段时间后心力稍强,延长用劲的时间,即长一点的察觉:
知------一下,知-------一下,知---------一下......
知的那个过程就是清清楚楚,要能体验得到。然后再尝试延长
知------------一下,知----------------一下,知---------------一下......
延长后的察觉必须非常主动地持续地用力才能延长那个知。这是我的一个阶段性方法,后来就不再刻意去用了。长察觉没感觉了就用短察觉,交互使用,在不断察觉的技术框架下变通使用心力,核心是“越空越清楚,越清楚越空”。
这个过程中会体验到著名的“原来是我”。就是一个鲜活的我,本来的我,能活生生地感觉到自我,有强烈觉知能力的我。自己会确切地相信这就是传说中的真我、本心,不会再有其他的“我”了,是一种不需要别人证明的相信,是因体验到了而产生的相信。这个体验会直接证明自己的练习方向是正确的,自己亲手触摸到了高老师插在这里的路标。
觉空入定练习1年左右时,有那么2个月感觉进步特别快,对空境的体验不论清楚度还是时长都大有提升。我觉得照这么下去成功不需多久,自己很得意。但是,接下来漫长的时间中,经常发生1~2个星期没有进展,甚至越来越费劲,好似还退步。好在我铁了心要体证这个事,高老师也讲过这种现象属于正常。每当这个时候,再下一次大勇猛心,奋起察觉,常常会在2个星期内上到一个新的台阶。按我的经验,部分原因应该是这样的,我在体验空境时总是以曾经达到过的最高水平作为当前的最低水平来要求自己的,而实际上心力的增强是需要时间积累,量积累到了就会有小质变。但是,如果有人用很高的密度和很高的强度去练习的话,进步肯定会非常快,很多现象应该一掠而过。只是我要照顾好工作和生活,时间的安排上有点松散。
原来是我体验一段时间后,肯定不满足于这种短暂的定境。自然而然会奋力延长定境,我的延长过程在下篇文章中汇报。
最近两年我基本上在练习1分钟住看清楚,核心内容是练习如何延长定境。按照高老师的指导,我买了一个电子钟,拔掉分针和时针,只留秒针。挂在距离眼睛3米远的右上方位置(房间就这么大)。练习时,扫一眼秒针的位置,然后察觉一下,体验到清清楚楚,然后拼命保持这种清清楚楚,大约1分钟后再扫一眼秒针的位置,确认自己做够了1分钟。然后进行第二分钟的练习,如此往复。中间若被妄念带走了,就重新开始好了。
方法是这么简单,过程是相当的不顺利。刚开始的阶段,1分钟内,几十秒钟后就意识模糊,无力清醒,堕入妄念中。反复练习,几分钟后,察觉之下好似清清楚楚不明显了,更别说保持了。我不得不回头继续练习不断察觉,而且是专项练习,就是察觉之下必须可靠地体验到清清楚楚。一个星期之后再继续练习住看清楚,此时的住看清楚比之前的要进步一点了。过几天,我又专门练习2~3天的不断察觉,让清楚度变得更深,然后又练习住看清楚,如此往复,心力会螺旋上升。一般说来以两个月为单位和之前的体验进行对比时,进步是很明显的。
1分钟的清清楚楚该如何保持?实际上,察觉一下体验到的清清楚楚是无法保持1分钟那么长的,我必须在清清楚楚消失前,意识还在做主的情况下再发起一次察觉,然后一直用劲来保持知道着。意识稍有模糊时赶紧再发起一次察觉,以便清清楚楚的体验能够继续。前期,相邻两次察觉的间隔时间是很短的,具体长短以清清楚楚的体验不丢失为原则。1分钟住看清楚的过程中,我会发起多次察觉,以使空境能够被持续的体验到。1分钟内空境的清楚度是变化的,不会总是那么清楚,只是尽力保证不被妄念拐跑。我的经验是1分钟内,以察觉作为动力引擎不断使用来保持定境不消失。就像骑车上坡,不断用劲,不能靠惯性前进。
两年来,随着心力的增长,定境的体验也会发生变化。最重要的是体验定境会越来越容易,1个小时的打坐会变得更轻松身体会更舒服。
我目前情况是,非常努力的情况下最多保持2~3分钟,然后定境的体验就会变得模糊、变得不确定。此时,我会发起深深的察觉来保持空境,让妄念出现的时间段尽可能缩小,最好是妄念一出现就被察觉到。如果察觉之下,清清楚楚的体验又不明显了,我还是会做1~3天的不断察觉练习。我练习过程中的各种“坎”,都是我针对性地做专项练习把它们一个一个跨过的,而这些“坎”基本上都是如何在一察觉之下体验到更加清楚的定境。只是,此时的察觉和彼时已经非常不同了。现在的察觉更像是直接去体验清清楚楚,不需要额外的“动作”,体验到定境越来越容易,现在基本上是立刻(瞬间)就体验到空境了,不需要尝试多次。察觉之下空境能够保持的时间也更长。写本篇文章的这几天,体验也在变化中,修定其实很诱人。
延长定境是个急不得的事情,急也没用。定力的增强应该是以有效的练习时间呈高度的正相关性,我只管一路练下去就可以了。高老师说,5分钟的定境就能体验到“照”,10分钟就更接近真定境了。希望两年后我能做到10分钟的住看清楚,阿弥陀佛!
注:定境,空境,清清楚楚是一个意思,文章中我是凭感觉混合使用的。
本文是我目前的体悟,是我学佛的阶段性总结。其中的错误认识定然不少,我为自己做个记录,读者请带着警惕心勉强做个参考。
定境必须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长期训练后才能体验到,需要心力(定力)为基础,是主动获取到的,不可能靠运气或者什么偶然的机缘进入定境。
定境就是意识主动地活着,体验到定境前则是意识被动地活着。
意识只有两种状态,清醒和糊涂。意识保持清醒,不被妄念所转,即是定境;意识糊涂了,即在妄念中了,就是我们平常的状态。定境中即是意识在体验着意识本身。意识的清醒就是意识能够越过任何妄念自我做主的活着,不被大脑左右。所以定境即是意识的觉醒,是意识的自我做主,是意识在保持着觉知。
定境中意识超越思维,即超越一切二元对立,任何的分别只能在思维中分别。定境中不会有任何的大小,好坏,内外之类的思考发生,如果发生了,则一定是陷入了妄念之中离开了定境。任何的名相都是大脑功能的体现,是大脑运行的结果,越过大脑则越过了思维,则没有名相可以言说。
体验到定境前,我们只能活在自己的大脑中,世界是我们大脑中认为的世界,人生是我们大脑中认为的人生。
体验到定境后,我们发现大脑之外的世界,体验到人生有另外的境界。体验到思维如空中的浮云一样从意识中飘过,而我们是那意识,不是那浮云。意识可以摆脱大脑的束缚而做他自己,思维如呼吸和心跳一样任由他们自动运行。正所谓“青山本不动,白云任去来”。思维中存在的荣辱成败,财物权利,生存繁衍等各种念头在意识的觉醒之下,如浮云一样飘过,其虚幻性暴露无遗。在一种摆脱头脑控制的机会下去认识我们自己头脑中的各种观念,那不过是大脑的功能的自动体现。一种解脱感自然而生,尽管远不彻底,但可体验到少许的自在。
定境是本心从自己的故事中醒了过来,是本心在体验本心,本心体验定境是直接体验,中间不能有任何多余的技巧,任何的技巧都是幻中事。本心,当下就是,直接就是,连直接都不要!
体验到定境,我们就直接体征到本心的存在,不然怎么会有定境存在。
体验到定境,就体验到了“以佛觅佛”、“将心捉心”,对这句话的相信就像相信“烧红的铁不能用手抓”一样肯定。
体验到定境,直接明白了什么是“不可说”,怎么就“不可说”。
体验到定境,我们就能初步领会佛经出现的“廓然”,“湛然”,“澄然”在描述什么。
有了定境的体验,阅读佛经、禅诗、公案的时候变得容易多了,不再像以前那样莫名其妙,定境的体悟就有这样的天然能力。现在读《科学禅定》和《量子佛学》少了玄妙感,多了平实感。有一天我读到僧璨大师的《信心铭》同样平实、通透、直截了当,让人读了又读,爱不释手!
说了半天,我还是没法直接描述定境。非要说,也是各种比喻,会越比越远的。(我真的写了,然后又删掉了,因为怎么说都不像)。
两年前我即认为自己已经学佛入门了,这是我个人认为,不是标准。入门两大标志,一是理悟到实相,二是体验到小段定境。
理悟是一个渐进过程,悟到实相,即解脱法相。认识到一切佛法皆是方便法,一切经论皆是指月之指。佛法中各种理论各种故事各种道理,都方便说法,只是为了说一个事实,即世界和生命的真相。佛法经论是过河之筏,是工具不是目标,他们的宝贵之处是,能让我们有机会通过语言文字去领悟到那个不可表达的实相。理悟到实相,就可以透过文字相,明白从古至今佛的教育都是因人施教,因病施药,病去药除。不再迷惑于佛经中各种名相,对讲经人的方便说法也会了然于心。
理悟难以让人彻底相信实相,只会是某种同程度的相信。实实在在地去实证到才能让人安心。
实修的关键就是禅定,体验到一小段空境这件事,就直接会改变一个人。
体验到空境之前,我们只能大脑的控制下活着,不论是理性还是非理性的的行为,没能超出大脑控制。我们的人生限制在已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三观之内,以为这就是一切了。就像苹果中虫不知有外面的世界。
空境,直接让人的意识从一切中觉醒过来。获得了一种对生命自我做主的能力,不再被动地活着,而是可以主动地活着。进一步体验到真和妄,有一个能清楚着一切而不被一切影响的真我,此我无形无相,却真真切切。什么是活在当下,定境即是真正活在当下。由此可以确信自己已经初步踏上了觉悟之路,学会了一种实在的有效的方法去获得觉悟、证悟实相。尽管还需要长期的努力,但方法和方向上不再有疑惑。
定境/空境的体验,会非常直接的去证明理悟是否正确。有了定境的体验我们再去阅读经纶时,对里面的意思便会心领神会,不再莫名其妙。
看,入门,就是理悟到了实相,体验到了小段的定境。由此产生对佛法的领悟和实证,让自己明确地知道学佛是在学什么,怎么学。不会被任何人忽悠。尤其是定境的体验,对人生的意义非常深远。如果另外一个人也修入短暂的禅定,他也知道是怎么回事,同样不会有怀疑。只要体验到禅定,就能这么肯定。就是说通过相同的训练,每个人都可以获得禅定的能力,从而得到相同的体验和认识。
前段时间,随时练习的深入,获得定境更加容易,深度也在增加。以前,我只能清楚着我在想什么,现在,我还能清楚着我在看什么。就是说,脑中所想眼中所见我都能清楚着而不被妄念拐跑。能保持的时间也稍有增加,最多能到5分钟,但不是每次都能做到这么久。心也会更加明澈,有明显的力量感。平常的情绪和烦恼一般不会影响我修定,直接用心力从一切想法上碾压过去而体验着清清楚楚。
而这两个星期,似乎停滞不前。感觉难以得到以前的清楚度,保持也变得困难。当然最近的睡眠情况不太好,也有小感冒。得继续努力,根据以往的经验,1个或两个月内一定会有小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