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明 |
问:如何量化入定深度? 高月明:答案是次数和时间。 一、次数 比如说,我们做一分钟的不断察觉,也就是练习一分钟察觉法。最开始练习的时候,不要刻意要求一分钟的清清楚楚究竟要多么清楚,你只要这样做就可以了。 这就像你用手投篮,你练习第一百次的投篮和第一万次的投篮,你的对投篮手感的熟练程度是不一样的。同样,你练习一分钟察觉法时,首先要保持一分钟很清楚,不被妄念拉走。那么,你练习了十次与练习了一千次、一万次,在练习第一千次和第一万次的时候,你对清清楚楚的体验,也就是对定境的体验境界自然是不一样的。 对于清楚的程度,因为人的感觉都是主观的,描述出来不是特别准确,所以对于进入空境体验的深度不能以个人描述感觉体验为标准。例如,无法立出一个多么纯的清楚体验,而能够立出的标准只有时间。 再打个比方,就像不能说一个人感觉“饱了”究竟是什么感觉一样。一个人吃10个包子,基本上都会体验到饱的体验。同样,当你能够在一分钟内保持清清楚楚的体验,自己的心不被妄念拉走,以及保持妄念不出现,那么在练习完成一万次后,你对定境的体验境界就不一样了。 二、时间 如果你练习保持清楚一分钟,总计完成练习一万分钟后,就可以尝试进行两分钟的住看清楚练习。如果你完成了两分钟住看清楚的练习五千次,那么你就可以进行三分钟,或者直接进行五分钟的住看清楚的练习。 这就像你把手指放在打火机的火苗上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对于手指的变化程度是不一样的。同样,你能够保持到三分钟、五分钟,甚至三十分钟,你所体验到的定境体验纯度自然是不一样的。 这就是量变引发质变。所以定境的深度,也就是体验清清楚楚的纯度是自然而然上去的,就是以时间作为衡量标准,并不是以多少纯多少度为衡量标准。 禅定的境界是自证,自证就是我保持一分钟、保持一百次与保持一万次的定境体验就不一样了。所以说你在练习的过程当中,如果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你会发现你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上走的,你是不断地否定过去的自己。当然这种否定不是过去错了,而是不断超越过去的境界体验。 因此,对于入定境界、或者说清清楚楚的纯度,不要问它究竟有多纯,这个纯度它只能靠自己停留在空境中的时间的延长,自然你会体验到更深的定境体验。时间越长,对于定境的体验,它会自然而然地提高。 所以修习禅定,就是科学禅定,我们可以量化它。这个量化不以任何人的感觉体验为量化标准,而是以时间为量化刻度。例如,持续体验空境中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三十分钟,你所进入到的境界自然是不一样的。 如果你现在练习是以五分钟为一个修定单位,那么你每次禅定都可以按照五分钟去练习。同时也要灵活掌握,比如有一段时间,你感觉总是无法完成五分钟,或者感觉保持不住,把握不住五分钟的练习,你也可以再回到练习三分钟,甚至一分钟的练习。 这就像举重冠军,他能一次就举起180公斤杠铃,但是他平时也会用20公斤哑铃训练自己的臂力。因此,平时如果你感觉把握不住的话,你就做一分钟察觉法,不断练习一分钟,然后再去练习时间更长的空境体验。 总之,持续体验在清楚中的时间到了,定境自然就上去了。所以不要问不同阶段对定境的体验清楚程度是多么纯,而是要问你练习完成了多少次成功的一分钟察觉法(一分钟住看清楚),以及你能够一直持续的保持在空境体验中多长时间。只有次数和时间是可被度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