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明

       问:请教一个修定当中出现的现象。

       我在练习不断察觉时,时而会有出现呼吸加粗的情况,这时应该怎么处理?

       为了说明这个情况,我先用一个比喻:当我们认真工作,或者面对突发事件,比如以为草丛里有野兽,我们会屏住呼吸,注意力集中,以应对眼前的危机。当发现草丛里没有危险,只是风吹草动时,我们会放松自己,长长地出一口气,或者大口喘气,放松下来。

       以此为类比:我在练习不断察觉时,察觉过程中也有时出现类似情况。如不断察觉,连续察觉,体验到空境,然后这时察觉会中断,呼吸会加粗,然后在继续察觉。

       我想问:察觉过程中,我出现的这种呼吸加粗情况是不是应该避免?

       高月明: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对治方法是,调整一下呼吸、放松一下身心,不要让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就可以了。

       具体地说,就是一切都不要管,你只管去保持清清楚楚,保持自然呼吸即可。比如,不要刻意让呼吸加粗。即便是出现呼吸加粗了,也不要在意它,不管他。自然放松呼吸就行了。

       无论呼吸或细或粗,都不要在意,你越是在意他,他就越明显地会影响到你。所以,你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修定就可以了。

       什么是正确的方法?就是“知幻即离,不作方便”。不作方便的意思就是一切都不理,只管去“知幻即离”和保持“清清楚楚”。

       另外,要体悟宴坐的道理。什么是宴坐呢?

       宴坐是大乘修定心法。这个心就是“不依身,不依心,不依亦不依,是名宴坐。”

       首先,依是倚仗、仰赖的意思。不依就是不倚仗、不仰赖,也就是不理他。

       不依身:身就是任何的身体的感觉知、觉体验。比如,有人体验到身体飘起来了,身体出现了气感,或者热胀冷痛麻等等感觉体验。或者身体出现自己认为很神奇奇妙的感觉体验。

       这些体验都是生灭的,不是实相智慧。

       所以修定时不要刻意去体验到什么境界体验,即便出现种种境界体验,也不要去强化他。一切都不理。

       一切的身体体验,都如同是水中月、镜中花,虽然觉知到,但不是实有的。

       因此不倚仗和仰赖身体的任何觉知体验去体证实相,去获得无上智慧。

       不依心:心就是指你用六根觉知到的任何的感觉体验、知觉体验,以及脑中出现的任何邪知邪见,以及任何的正知正见。

       一切的心中所想、一切的思维观念都是生灭的,也都是虚妄的。邪知邪见和正知正见都是虚妄不实的。

       比如,无论你这一生拥有多么令你感到惊心动魄的记忆,以及你的所有的、让你刻骨铭心的爱恨别离愁,都是虚妄的,都了无实义,这一切都是生灭法的。

       正所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一切心中所思、所想,一切感知观念,都本无所有,你永远无法得到,都是虚妄不实的。

       不依亦不依:在禅定中,也不要去保持一种,我不理一切的体验感觉。为什么呢?因为这种体验感觉,其本身也是虚妄的。

       所以,不理一切觉知体验,然后连不理这个观念也要排除,就是不理也要“不理”。

       比喻来说,本心就像是镜子,一切觉知体验,包括身体的感觉、心中生起的妄念,这些都是镜子中的现象。

       如果你发起一个,我不理、不关注和加强这些感觉体验的想法,那么其本身也是镜子中的幻象。所以,不依就是不理,第一步不理一切感觉体验,第二步,连不理也不理。

       心体,也就是镜子的本体,就在当下,他是不可说的。

       那么如何证明本体或者说心体是存在的?

       这就像是,如果镜子中的现象是虚幻的,那么就一定存在一面镜子。否则虚幻不能单独就存在是虚幻的。

       同样道理,如果你所存在的世界是虚妄的,那么就一定存在一个不生不灭的,创造出生灭现象的本体。

       只有按照这样方法去修定,才是大乘心法,才是宴坐。

       续问:我明白了,“一切感知觉或者体验都不理,连不理也不理,只管去制心一处和清清楚楚。”

       高月明:对。所有的禅定秘诀都是对“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的不断解释和深入理解!凡是在修定时,你不知道该怎么做了时,就要反观和体悟这句话!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