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明

       摘要:在佛教中,“无常”是一种重要的概念,也是“三法印”之一。“无常偈”是一首重要的偈颂,内容简明地表达了生死的实相和解脱之道。该偈颂源自一则典故,记录了释迦牟尼佛在往昔为法舍身的故事。

       本文通过波斯匿王和佛陀的对话,以及对“捏目成华”和“第二月”比喻的解读,阐明了佛法对生死和永恒的理解。这种理解超越了常识的限制,引导人们认识到世界的幻象本质,从而实现永恒的领悟和解脱。

       关键词:无常;涅槃;解脱;

        1.前言

        在佛教教义中,“诸行无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强调了一切现象都是生灭的,不恒常存在的,也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本文通过深入研究佛教经典和哲学思想,为读者解析诸行无常这一重要概念的内涵和意义。

       在文章中,首先介绍了“诸行无常”的含义,指出它是佛教对世界和人生的基本看法。通过对“诸行无常”的深入分析,作者为读者提供一种理解世界和人生的新视角。文章认为,只有认识到无常的幻象,才能有个非幻的“本体”,进而实现内心的安乐和解脱。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引发人们对佛教哲学和人生意义的更深入思考。

        2.无常偈

       无常是三法印之一。无常出自“无常偈”,即“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无常偈”源自一则典故:

       在《涅槃经》中记载:释迦牟尼佛在往昔时,为法忘躯,为求半句偈而舍身命,在所不惜。有一生,佛在雪山修行。一天,听到有人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说到这里,便停止不说。老修行(释迦牟尼佛前生)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个罗刹鬼说的,乃问罗刹鬼:“这首偈颂,还有下两句,你为什么不说呢?”罗刹鬼说:“我三天没有吃东西,饿得没有力气,说不出话来。”老修行说:“你再勉强说出下面两句,我便心甘情愿将我的身体供养你。”罗刹鬼说:“一言为定,你不可后悔,说了不算数。”老修行说:“修行人不打妄语,但我有个条件:你说出这两句偈之后,让我刻在树上,将法流传后人,然后再把身体供养你。”罗刹鬼说:“可以!满足你的心愿。”

       于是罗刹鬼说出下两句偈颂:“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老修行很快将偈颂刻在大树干上。又一想,刻在石头上,时间更能长久,令后人依法修行,乃向罗刹鬼要求,请他等待片刻。罗刹鬼见老修行如此诚心,便同意说:“你要刻快一点,我实在饿得受不了。”老修行在石上刻了“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十六个大字。刻完之后,对罗刹鬼说:“我已完成心愿,请你来吃我吧!”于是,闭目静坐,心无恐怖,一心供养。所谓为善最乐,老修行心中快乐无比,视死如归。等了多时,不见罗刹鬼的行动,睁眼一看,罗刹鬼已腾空而起,在虚空现出天人身——原来是天人来试验他求法的诚心!

       按字面解释: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一切有为法皆由因缘而生,依生、住、异、灭四相中,在刹那之间生灭,而为原来没有的,今天有了,今天存在的,过后就没有了,所以说,一切无常。

       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认识生灭现象都是虚妄的“就是生灭灭已”,这样就不再为生灭现象而烦恼,解脱轮回苦,这就所进入的寂静世界,这就是最安乐的!

       为什么呢?因为无论烦恼还是快乐,都是生灭的。无论你多么的烦恼,终究你是留不住的,所以解脱烦恼不是要去“解脱”,而是烦恼本空。本空的意思是,他是生灭的,所以终究不会存在的。这是解脱烦恼认识的根本!

        3.显见不灭

       从实相上,认识到无常的目的是认识到有一个恒常的本体。这一点,佛在《楞严经》通过“显见不灭”说的非常清楚。下面直接解释原文,看一下佛是如何说的。

       《楞严经》:

       这时,阿难以及现场的大众听闻佛陀的开示教诲,都感到身心泰然舒服。回想起自己一直以来失去了对本心自性的认识,错误地认为由六根攀缘六尘所产生的种种感觉和种种的虚妄分别是自己的真心。今日开悟,就像是失乳的幼儿,忽然遇到自己慈爱的母亲一样。因此大家都合上手掌,礼拜佛陀,愿意聆听如来指示出在身体和心之中,哪个是真实的,哪个是虚妄的?在当前的这个身体和心之中,哪个是生灭无常的,哪个是不生不灭的真心自性。

       这时波斯匿王站起来对佛说:“我过去没有接受佛教诲时,曾经听到迦旃延、毗罗胝子说‘人的身体死后,就一切断灭了,断灭后的状态就是涅槃’。我虽然今天听到佛的教诲,但是心中还是有疑问:我应该如何学习和理解,才能让我证知到这个心是不生不灭而恒常存在的?今天现场的大众,以及一切没有彻底断除生死烦恼的人,都希望听到佛的教诲。”

       佛对波斯匿王说:“以你现在存在的身体来说,我来问你:你的这个肉身是与金刚一样恒常存在的,还是会腐朽变坏的?”

       波斯匿王说:“世尊!我现在这个身体最终一定是会变坏散灭的。”

       佛陀说:“大王,你现在的肉身还没有变坏散灭,为什么你会知道,它未来一定会变坏散灭呢?”

       波斯匿王说:“世尊!我现在这个身体虽然还没有变坏散灭,可是我观察当前的这个身体,每一个念头都在变迁、代谢之中,每一个新念头的出现都停留不住,马上就成为了旧念头。这就好像是木材被火燃烧,逐渐地就会被烧成一堆灰一样,我身体这样的变化消亡过程一直不得停息,由此让我相信,我的肉体一定会随着这种消亡过程最终散灭消失。”

       佛说:“大王!你现在的年龄已经衰老了,现在的容颜相貌与孩童之时比较起来又有什么不同呢?”

       波斯匿王说:“世尊!我在孩童之时,肌肤细嫩而有光泽;到了成年,血气充满,精力充沛;现今已经到了颓废的年龄,迫近衰老,形貌已经枯槁憔悴,精神昏昧,头发已经白了,脸面也已经有了许多褶皱,恐怕将不久于人世了。又怎么能与年轻的时候气血旺盛相比较呢?”

       佛说:“大王,你的形貌应该不是突然就腐朽的吧?”

       波斯匿王说:“世尊!我身体的变化是在细微之间潜移变化的,我实在是没有明显觉知到的。寒来暑往,岁月变迁,逐渐地我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为什么呢?我在二十岁时,虽然称得上年少,但是容颜相貌实际上已经比十岁时老了许多。在我三十岁时又比我二十岁时衰老了,以至现今六十二岁了,再看我五十岁时,那时还是很强壮的。世尊!我看见自己的这个身体,在岁月中暗自迁移变化,直至死亡陨落,暂且以十年为一个时期来观察的话,就有了明显的变化。如果我仔细分析,期间的迁移变化,不是以一纪、二纪(注:一纪为十二年)而发生的,实际上每一年都有变化;又岂止是以每一年为限呢,实际上每一个月都有变化;又岂止是以每个月都有变化呢,每一天都有变迁。我现在再仔细深入思考和观察,实在是在刹那刹那、念念之间,这种衰老变化没有一时一刻停止过。因此,我知道我的身体一定会因为这种不停息的变化而最终变坏散灭。”

       佛告诉波斯匿王:“你看到你的身体在刹那之间不断迁改变化,而没有一刻停息过,由此领悟到你的肉身最终会散灭消失。那么在你身体散灭消失之时,你知道有一个不会随之消失灭尽的东西吗?”

       波斯匿王合上手掌对佛说:“我实在是不知道。”

       佛说:“我今天就指示给你哪个是不生不灭的。大王,你是在多大年龄时看到恒河水的?”波斯匿王说:“我在三岁的时候,母亲带领我拜谒耆婆天时,经过这一条河流,那个时候我就知道这是恒河水。”

       佛说:“大王,就如你所说,在你二十岁时,你的身体相貌已经衰老于十岁之时,以至于在今天你已经六十多岁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念念之间都在不停迁移变化着,那么我问你,你三岁时所看见的恒河与你十三岁时所看见的恒河相比,恒河中的水有什么不同吗?”

       波斯匿王说:“与我三岁时所看见的恒河水是一模一样的,甚至在今天我已经六十二岁了,所看见的恒河水与我三岁时所看见的恒河水依旧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佛说:“你今天自我感伤头发白了,脸面也褶皱了,那么你的脸面一定比童年时更加衰老了。但是,你今年看见恒河水时的能见之性与你童年看见恒河水时的能见之性,是否有童年和老年的差别呢?”(就是说,你看见恒河水的“可以看见”是否有童年和老年的差别)

       波斯匿王说:“没有童年与老年的差别。世尊!”

       佛说:“大王,你的脸面虽然有了褶皱,但是你看见恒河水的本体是一直未曾发生任何衰老和褶皱的。凡是发生衰老变化的,最终都会散灭消失,那个没有发生衰老变化的,是不在发生衰老变化的生灭之中的。因此,你生灭变化的身体可以有生死轮回,但是你看见这个世界、看见身体生灭变化的本体是不在你生灭变化的身体之中承受生死轮回的。而末伽黎等人所说死亡后一切全灭的认识是错误的。”

       波斯匿王听闻佛的开示后,相信他的身体在灭失之后,不是一切断灭了,而是走向另一个新的生命,因此与现场大众都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欢喜踊跃。

       下面总结一下,波斯匿王到底在问什么,佛陀给出的答案是什么?

       首先,因为波斯匿王与大众一样恐惧死亡,所以求问佛陀在人体之中什么是生灭的,什么是永恒的?然后佛陀问了波斯匿王:“你现在还没有死,怎么知道自己会死呢?”波斯匿王给出的推论是:“我看到其他人从童年、少年、壮年,直至老年,最终都死去了。而我看到我与其他人一样,从孩童到少年,再到壮年,直至今年六十二岁了,身体都在时时发生着衰老变化,由此我相信,我也会像其他人一样,最终衰老死去。”

       佛陀给出的答案是:“你从三岁、十三岁,直至今天六十二岁,身体虽然时时都在发生着细微的衰老变化,但是你看见恒河水的见性——也就是你能看见恒河水的本体是没有发生任何衰老变化的。在你的身体之中,凡是发生衰老变化的最终都会消亡,但是你能看见这个世界的见性——看见衰老变化的本体,是不会随着身体的衰老分散而消亡的,因此你的见性是永恒的,是不死的,它是不生不灭的。”什么叫作不生不灭呢?就是本体不在它所创造出的生灭现象之中,所以说本体是不生不灭的。

       相信凡是拥有正常思维的人看到这一点,一定会在脑中蹦出一个既简单又明显的疑问:佛陀说,“看见恒河水的见性是不会随着身体的分散消失而消失的”,这个道理很容易看得懂,但是却几乎无法让人从内心中真正相信。

       为什么呢?反驳的理由十分简单和直接:一般人们通过感知认为,只有在身体、大脑、眼睛、耳朵等肉体器官存在的基础上,才会拥有感知这个世界的能力,即可以看见这个世界,可以看见恒河水。因为感知世界的身体大脑等感觉器官就是感知世界的本体,所以如果身体大脑等感觉器官分解消散了,那么感知这个世界的能力和本体也就同时随之消亡了。证明这种“认为”的最明显例子就是,一个人在睡觉时,他是无知无觉的,他已经不再看着和感知着这世界了,那么死亡是否就像一个人睡眠了那样,一切都无知无觉了,一切都断灭了呢?

       就是说,如果说“一个人死后,那个能知能觉还是存在着”,为什么在我睡着后,就没有了任何感知觉,以及就不再感知着这个世界了?如果你说“我睡眠后,那个感知还存在着的”,但是非常容易得到验证的却是,在我睡着后,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还在继续感知着这个世界,这又怎么解释呢?

       佛陀说的那个“不生不灭”“时时都在感知这个世界”的“见性”在我睡着后,它又在哪里呢?真实而又让人无法相信的是,你认为你曾经深睡过觉,那只是一种错觉。你认为自己曾经睡着过,实际上你从来没有睡过觉。为什么呢?因为,“没有感知,就没有存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我们问,为什么你会认为自己曾经睡过觉呢?当然你会回答:“我明确地感知到自己在睡前很困,然后就不知不觉睡着了。” 你认为自己在睡觉中的一个证明是,“你感知到了梦境的存在”,然后你清楚而鲜明地感知到,你在早晨清醒了过来,由此你十分肯定地判断,自己曾经睡着过,而且确实存在着深度睡眠后的无知无觉状态。你根据对睡前困倦、睡中做梦和睡后清醒过程的觉知,判断这中间一定存在一个无知无觉的睡眠中的状态。

       可是你错了,比喻来说,在电脑游戏中,一个游戏人物体验到的一切感觉都是一种幻觉存在,其中的幻觉既包括他对世界的感知,也包括他对自己身体、六根以及六根知觉的感知,当然,对睡眠的感知也是在六根感知之中的,所以同时也包括他在游戏中对自己“睡眠”的感知,他会以为他真的睡过觉,实际上一切的感觉感知都是幻觉体验,他从来没有真正睡眠过。

       同样道理,如果你所存在的这个世界是个幻觉,那么你不但对整个世界的感知,也包括你对睡前、做梦、清醒的感知都是个幻觉体验,你根本从来没有睡过觉,根本就不存在一个无知无觉的睡眠中的状态。你认为你每晚都会深睡过去只是一种幻觉体验。

       从一个简单的逻辑来说,如果世界的存在是个幻象,难道你对“无知无觉睡眠”的感知就不是一种幻觉感知吗?幻觉感知的意思就如同是在电子游戏中,一切的感觉感知都只是一种模拟一样,在我们的意识中,你所看到的世界只是你的“意识模拟”。因此,“没有感知,就没有存在”,只存在你感知到的睡前、做梦、清醒,不存在睡眠中意识消失后无知无觉的状态。

       同样道理,对于生死来说,存在着你对世界的感知,不存在你认为的“死后意识消失的无知无觉状态”。你是不会真的死去的。当然,这个事在常识上很难让人相信,又如何证明呢?

       在佛学中,是通过推理来证明的,证明的方法,即对一切事物是幻象存在的逻辑推断是,这个事物不是长久存在的,是无常的,是生灭的,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说这个事物是“幻象”的。如果世界是幻象存在的。第一,一定不存在死亡;第二,佛陀说的见性是永恒存在的就是真实的。

       为了能够清楚理解,下面看佛法是如何证明的。

       在常识上,一般人们认为是先有了身体和大脑,才存在了“见性(意识)”,然而这个常识就成为了人们无法理解《楞严经》,乃至佛法究竟义的关键所在,也是阿难被物所转的根本原因。人们对佛法的所有认识和思考都是以这一常识为理解基础的,这样就产生了最大的障碍,可以说是唯一的障碍!

       在佛法中,为了让人们突破这一障碍,即为了说明“如果世界是幻象存在的话,就一定不存在死亡”这个事,最常用的一个比喻是“捏目成华”和“第二月”。如果真正能理解和相信这两个比喻,也就领悟到了佛法的究竟义,同时也就解脱了生死。下面我们就看这两个比喻所表达的意思。

       捏目成华:你看着一盏灯,然后捏一下自己的眼睛,就会在灯的旁边看到一个灯的幻影。这个幻影不是因为灯而存在的,也不是因为你的眼睛而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在你的心里呈现出来的。“第二月”的比喻只是把灯换成了月亮,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灯影”“第二月”比喻的目的是说,包括自己的肉体、六根、世界虚空都如同是“灯影”“第二月”一样,是在心中生起的幻象。

       就如同一个微小的芯片就可以模拟出数不尽的世界和无限的星系一样,你认为现在看到的一切世界所有,实际上都不是真实存在的。从本质上来说,世界万物及虚空没有实有的大小方圆,一切世界万物及虚空都是在你的心中幻生幻灭的。

       如果一切世界所有都是在你心中生灭的话,又如何证明是没有生死的呢?比如说,你眼睛看到了灯影,那么当你不再捏住自己眼睛时,灯影就消失了。如果灯影消失了,你看出灯影的“心”会随着灯影的消失而同时消失吗?答案当然是“不会”。

       同样道理,如果世界真的是“心”看出的幻影,以幻影方式存在着的肉体分解了,六根消失了,创造出肉体、六根和世界的“心”是不会随着肉体的分散死去而同时消失的。

       就是说,你的身体可以分解,但是觉知着,同时也是创造出这个世界的“心”是不会消失的,你是不会真的死去的。因此,如果一切世界所有和你的肉体都是幻象的话,就一定不存在死亡这回事,而你永远不会死去!当然,这是无法被理解的,只能被“悟”。因此,不是世界存在了,然后存在了感知,而是感知存在了,世界才被感知创造了出来。

       4.总结

       因为一切都是无常的,所以一切都是虚幻的。因为一切都是虚幻的,所以存在一个“非幻”的、“恒常”的本体——感知世界存在的本性!认识到存在这个本体自性就是明心见性!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