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明

       问:“南泉斩猫”是什么意思?

        典故出自《景德传灯录》卷八《池州南泉普愿禅师》:师因东西两堂争猫儿,师遇之,白众曰:大众道得即救取猫儿,道不得即斩却也。”众无对,师便斩之。赵州自外归,师举前语示之。州乃脱履安头上而出。师曰:“子若在,即救得猫儿也。”

        简单解释:普愿禅师因为东西两堂的僧人争抢一只猫,普愿禅师碰到了这事,就对众人说:“大家如果能说出恰当的道理就救下这只猫,说不出就斩杀这只猫。”众人没有回应,普愿禅师就把猫斩杀了。赵州从外面回来后,普愿禅师把前面说的话讲给他听。赵州就脱下鞋子放在头上然后走出去。普愿禅师说:“你如果在这儿,就能救下这只猫了。”

       高月明:

        第一,诤即错。借争论道。

        首先,普愿禅师的法脉传承是“六祖惠能—怀让禅师—马祖道—普愿禅师—赵州禅师”,所以普愿禅师的传承是禅宗祖师,思想也是禅宗的,而代表禅宗思想的六祖惠能,在《坛经》中明确的表达过:“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意;执逆诤法门,自性入生死。”

        这句话的意思,在我的宗门中,不要有对佛法的争论,有争论,就失去了佛法真实义理。如果执着在争论的法中,就进入到轮回生死之中。

        在佛法上有争论,本身就是错的。有争论的法不是佛法的究竟!为什么呢?

        首先,对于八万四千法门来说,一切法门都是度人法。正如《金刚经》中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因此,在以佛法度人上,从究竟上来讲,一切法都是平等的,不需要争论对错。当然,这要,是以能够离四相,就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度当下众生离苦得乐的善法才是佛法!

        再从究竟实相来说,一切佛法都是生灭法,一切法都是标指月亮的“手指”。又哪里有什么可以被争论的“真实的究竟法”呢?

        所以,有争论的法、能够说出来的道,都是不了义的,一定不是成佛的“究竟道”。

        因此,东西两堂的和尚,没有破除我相、法相,执着心外有物、执迷心外有法,每天对佛法争论不休。现在又争一猫。因此,普愿禅师当机说法,借这个“争”来论道,以破戒杀生的方式,“当头一棒”,看一下哪个和尚能够认识到佛法也是本无所有的,又哪里有什么可争论的,看一下那个和尚能够顿悟究竟、明心见性!

       第二,众生颠倒,心外求法。

        赵州将鞋安在头上,寓意是,众生颠倒,心外求法,执迷争论。为什么这些和尚是颠倒的?

        在佛法中众生“颠倒”这个概念是佛陀一直在提及的。例如《楞严经》提到:“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以及

        《圆觉经》中说:“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

        这段话的意思是:什么是无明呢?

        就是一切众生,一直以来,错误地认为由物质组成的身体是实有的,认为由六根对六尘的攀缘感知到的体验是自己的真心。这种错误的认识用个比喻来说,就如同是眼睛生病了,看到虚空中有幻华和虚空中出现第二个月亮一样。

        那么在佛法中颠倒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最简单地说,众生认为自己的妄想心就是真心,以及在身体之中,在世界之中,寻找一个真心。这就是《楞严经》中佛陀以“七处征心,十番显见”表达众生颠倒的意思。众生之所以轮回生死的原因是,他们认为世界的存在是实有的,存在生前死后,这就是颠倒的。

        正知正见是:妄心、世界的存在,都是虚妄的,都是真心所生,就像是眼睛生病大量,在虚空中看到的幻华一样。

        如果世间和你的身体、妄想都像是幻华一样,是虚妄的,那么就不存在你的生前死后,也就没有轮回生死,这样就解脱了生死轮回,这是正知正见。

        当然,这个正知正见,不可被分别。为什么呢?因为一切生于你的心中,所以只能自悟自得。这是最究竟的解脱,无上智慧!

总结:

        东西两堂的和尚犯的错误有两点:

        第一,这些和尚平时执迷佛法的对错,分别于法相,而没有认识到一切佛法本身也是虚妄不实的,一切佛法都是为度人而设的空拳黄叶。

        能够认识到一切法都是心生的,这就是佛法的究竟实相,而这些和尚没有破除四相,还在心外求法。

        第二,正如《坛经》中五祖弘忍说:“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佛法的究竟义是:“一切法虚幻不实,一切法皆是心生!”

        所以普愿禅师与赵州是“以心印心”,其他和尚没有见性,没有印成!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