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明

       【原文】

       于是,普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快说禅病,令诸大众得未曾有,心意荡然,获大安隐。世尊,末世众生,去佛渐远,贤圣隐伏,邪法增炽,使诸众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云何发心?令彼群盲,不堕邪见。”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普觉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咨问如来如是修行,能施末世一切众生无畏道眼,令彼众生得成圣道,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普觉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译文】

       于是,普觉菩萨在大众中从座位上站起来,顶礼佛足,然后绕佛三圈,长跪、合掌对佛说:大悲世尊,您直言说出修习禅定应避免的错误知见,大快人心,让现场大众得到从未有过的正确认识,内心感到无限寂静,获得了极大的安宁快乐!

       世尊,未来的众生,离佛的时代越来越远,而那些贤圣菩萨,又大多隐居修行,各种邪法盛行,让那些求证佛法的众生去求教什么样的人?依止什么样的法门?实践什么样的修行?除去哪几种修行之病?如何发起誓愿?让那些没有智慧之眼的众生,不堕入邪见之中。

       普觉菩萨说过之后,连续三次五体投地,请佛讲法。

       这时,世尊告诉普觉菩萨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你们能够向佛请问这些修行方法,能够施予未来一切众生无所怖畏的智慧之眼,让那些众生得以修成解脱圣道!你们现在仔细听,我为你们解说。”

       这时,普觉菩萨以能受到佛的教诲而心生欢喜,与现场众生一同安静地听法!

       第62节:将发大心,求善知识

       【原文】

       “善男子,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心不住相,不著声闻缘觉境界。虽现尘劳,心恒清净。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末世众生见如是人,应当供养,不惜身命。彼善知识,四威仪中,常现清净,乃至示现种种过患,心无憍慢,况复抟财妻子眷属。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恶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觉,心华发明,照十方刹。

       【译文】

       善男子,未来的众生要发究竟解脱的大乘心,求教善知识。在修行中,应当去求教一切具有正确认识和见解的人。这样的人,他的心不执着一切法相为实有,也不执着在声闻缘觉小乘境界。虽然他有时候表现出世俗烦恼,但是他的心是恒常不执着外物为实有的。有时虽然显示出过错,但是仍然赞叹持戒离欲的清净行为,不使众生违背戒律和威仪。向这样的人求教佛法,就可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未来的众生如果看到这样的人,应当虔诚的供养,甚至把善知识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这样的善知识在行住坐卧、日常行为中,时时显示出清净解脱的心行。有时也会显示出种种过错,但是不要对他产生轻视和傲慢,更何况吃穿家用、妻子儿女和亲人家属等人之常情。如果善男子,对这样的善知识,不因为他的一些过失而升起恶念、失去信心,这样就能够成就正等正觉,从内心中发出光明智慧,照耀十方国土!

       第63节:为什么说“圆觉真心”非修炼而获得

       【原文】

       “善男子,彼善知识所证妙法,应离四病。云何四病?一者作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作得故,说名为病。

       二者任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无起灭念,任彼一切随诸法性”,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任有故,说名为病。

       【译文】

       善男子,此善知识所证圆觉究竟之法,应该远离四种病。哪四种呢?第一是作病。如果有人这样说:“我于自心中做出种种的造作修行”,想以此来求证圆觉真心。实际上,一切造作修行都生于圆觉真心,所以圆觉真心非修炼而获得。因此,把持有这种修行见解的人称为作病!

       第二是任病。如果有人这样说:“我们现在无需断除生死,也不需要去求证涅槃。不需要再去分别生死涅槃的生起与灭失。任由一切法随因缘而发生”。想以此来求证圆觉真心,那么这是求证不到的。为什么呢?因为圆觉真心不是由放任一切法自然发生而能够被证得的。因此,把持有这种修行见解的人称为任病!

       为什么说放任一切是不正确的?因为这种放任自流本身就是一种妄念执着。佛法的究竟是,认识到一切皆假而解脱生死、获得自在快乐!而不是每天都在谈虚说幻,以及认为一切都无所谓。那么,这样的说法都是执着于空!正如前面所说,“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即不是造作而生,也不是空无所有!

       第64节:为什么说“止灭一切念头”无法体证到圆觉真心

       【原文】

       三者止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止合故,说名为病。四者灭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断一切烦恼,身心毕竟空无所有,何况根尘虚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寂相故,说名为病。离四病者,则知清净。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译文】

       第三是止病。如果有人这样说:“我现在在自心中永远息灭一切念头,这样就证得了一切法本性的寂然平等”。如果想以此来求证圆觉真心,那么是求证不到的。为什么呢?因为圆觉真心不是止息一切念头就可以体证到。因此,执着在息灭一切念头就可以证悟实相的见解就称为“止病”!

       第四是灭病。如果有人这样说:“我现今永远断除了一切烦恼,身心毕竟空无所有,更何况六根六尘也是虚妄境界,一切永远彻底归于寂灭”,如果以此来求证圆觉真心,那么是求证不到的。为什么呢?

       因为圆觉真心不是一个寂灭的现象存在,所谓寂灭是认识到一切法皆是心生!寂灭状态也只是在虚妄想象中生出的虚妄分别和虚妄的认识体验。因此,执着这种寂灭相上,就称为灭病!

       远离以上四种错误知见的人,你就要知道,这个人就是得究竟智慧的善知识。持有这样的认识,就称为正确的认识。如果有其他的认识,就是邪见!

       【精义】

       为什么说“止灭一切念头”无法体证到圆觉真心?原因是,修定和入定不是息灭一切念头,而是制心一处。能够制心一处,意识自然对妄念清清楚楚。随着对清清楚楚的深入练习,最后进入到的是只有“清清楚楚”。所以,入定入的不是没有妄念的状态,而是入到清楚着一切妄念的纯意识中。在纯意识中,妄念自然不生不灭!什么是不生不灭?就是一切妄念皆由心生!一切妄念都是在意识中显现!

       因此,在清清楚楚中妄念不生,是制心一处带来的一个现象或是说结果。如果单纯地认为通过练习让自己没有妄念,就可以入定,或者可以让自己制心一处,那么这种认识是认识反了,认识错了。正确的认识是,能够制心一处,妄念自然不生。

       制心一处在清清楚楚的意识中,最终体证到一切皆是心生幻象,这就是佛法的究竟智慧。如果单纯的认为,通过修止而息灭一切念头就可以证悟实相,那么打麻醉针,或者吃安眠药,都可以让人进入“无妄念状态”,而这又怎么能说可以让人悟道成佛呢?

       第65节:什么是虚空粉碎、大地平沉的究竟境界!

       【原文】

       “善男子,末世众生,欲修行者,应当尽命供养善友,事善知识。彼善知识欲来亲近,应断憍慢;若复远离,应断瞋恨。现逆顺境,犹如虚空,了知身心毕竟平等,与诸众生同体无异。如是修行,方入圆觉。善男子,末世众生不得成道,由有无始自他憎爱一切种子,故未解脱。若复有人,观彼怨家,如己父母,心无有二,即除诸病。于诸法中,自他憎爱,亦复如是。

       “善男子,末世众生,欲求圆觉,应当发心,作如是言:尽于虚空,一切众生,我皆令入究竟圆觉。于圆觉中,无取觉者,除彼我人一切诸相。如是发心,不堕邪见。”

       【译文】

       善男子,未来要想修证佛法的众生,应当像珍惜生命一样供养侍奉善知识。如果善知识主动与你亲近接触,你应当断除自己傲慢和轻视。如果善知识暂时离你远去了,你也要断除自己的怨恨。对于善知识给予的顺境,或者逆境,都如同是虚空,本无所有。

       你应当知道,包括所谓的善知识、你的心念和身体、以及外在的众生,毕竟都是你的圆觉真心所生幻象!只有这样去认识和修证,才可以证入圆觉究竟智慧!

       善男子,未来的众生为什么无法成就佛道,是因为恒久以来,心中还潜藏着对自己、对他人的憎爱种子,因此未能解脱生死。如果有人能够对待自己怨恨的人像是自己的父母一样,心中没有差别对待,这样就除去了心中的种种病患。同样,在一切法中,也要除灭对自己、对他人的憎爱分别!

       善男子,未来的众生,要想求证圆觉究竟智慧,应当发大誓愿,这样说:穷尽一切虚空中的一切众生,我都将度化他们证入圆觉的究竟智慧之中。在圆觉的究竟实相中,没有一个可以修证的人的存在。应当认识到一切我相、人相、众生相、寿命相,以及一切法相,都不是真实存在的。这就是佛法的究竟彻底的智慧,这就是虚空粉碎、大地平沉的究竟境界!只有这样的发心,才可以不堕入邪见之中!

       第66节:应当求正见,心远二乘者

       【原文】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普觉汝当知:

       末世诸众生,欲求善知识,

       应当求正见,心远二乘者。

       法中除四病,谓作止任灭。

       亲近无憍慢,远离无瞋恨。

       见种种境界,心当生希有。

       还如佛出世,不犯非律仪,

       戒根永清净。

       度一切众生,究竟入圆觉,

       无彼我人相,当依正智慧,

       便得超邪见,证觉般涅槃。

       【译文】

       这时,世尊将以上所讲佛法要义总结为偈言:普觉菩萨你应当知道:未来一切众生,要想求教善知识,应该选择具有正知正见的人。这样的善知识,首先,一定是不执着在修习二乘佛法中的人。其次,一定是除灭四种错误知见的人,即除灭了“作止任灭”四种禅病。善知识主动亲近自己,你不要生起傲慢轻视态度。对方远离你,也不要生起怨恨和抱怨。

       对于顺境和逆境,心中应当珍惜和感恩,就如同对待佛出世一样。不要违背戒律,持戒的心就永远清净自在!发愿度化一切众生,就可以证入究竟的圆觉智慧。不执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命相是实有的,应当秉持这样的正确智慧,就可以超越一切邪见,证入究竟觉悟的大涅槃境界!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