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明 |
【原文】 于是,威德自在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广为我等分别如是随顺觉性,令诸菩萨觉心光明,承佛圆音,不因修习而得善利。世尊,譬如大城,外有四门,随方来者,非止一路,一切菩萨庄严佛国及成菩提,非一方便。唯愿世尊广为我等宣说一切方便渐次,并修行人总有几种?令此会菩萨及末世众生求大乘者,速得开悟,游戏如来大寂灭海。”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威德自在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威德自在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译文】 于是,威德自在菩萨在大众中从座位上站起来,顶礼佛足,然后绕佛三圈,长跪、合掌对佛说:大悲世尊,广为我们大家分别开示随顺修证圆觉自性的方法,让现场诸位菩萨觉心一片光明,承蒙佛的圆满法音开示,不经过修习就可以得到极大的利益!世尊,譬如一座大城,外面有四个城门。从四面八方来的人进入大城,并不限于一个方向进入。同样道理,一切菩萨进入庄严的佛国,以及成就无上智慧,并不限于一种方便方法。 希望世尊,广泛为我们宣讲一切方便方法和修行次序,以及修行的人共有几种?让在法会现场的菩萨,以及未来众生求证大乘佛法者,迅速得到开悟,畅游佛的大寂灭之海!威德自在菩萨说过之后,连续三次五体投地,请佛讲法。 这时,世尊告诉威德自在菩萨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你们能为诸菩萨,以及未来的众生,求问我修行的方便方法,你们现在仔细听,我为你们解说。” 这时,威德自在菩萨以能受到佛的教诲而心生欢喜,与现场众生一同安静地听法! 第044节:如何修习奢摩他 【原文】 “善男子,无上妙觉遍诸十方,出生如来与一切法,同体平等。于诸修行,实无有二。方便随顺,其数无量。圆摄所归,循性差别,当有三种。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取静为行,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译文】 善男子,超越一切分别认识、不可言说的圆觉真心,普遍存在于十方世界之中,随机显现出一切诸佛与一切法。因为一切佛与一切法都是圆觉真心所生,一切佛与一切法同一本体,所以一切平等。因此,对于诸多修行方法来说,都以证悟一切唯心所现为唯一目标。 根据众生的慧根和机缘不同,则可以分出无数的修习方法。如果再把所有的方法统一概括起来,根据众生的习性差别,就可以归纳出以下三种: 善男子,如果有菩萨能够开悟一切法皆由心生,而不执迷一切法为实有,那么以此开悟心为基础,让心身安静下来,以保持内心清清楚楚为修行方法。逐步在清清楚楚之中澄清心念,进入越来越清楚的空境之中。在清清楚楚的空境之中,你会体验到,在鲜明的意识觉知中,微细念头对清清楚楚的扰动。在这种空境体验中,保持长久,最终就会体证到自己的身体与心念,以及外在的客观现象都是在真心中生起的幻象。 什么是从此永灭?当然,没有一个永灭的状态,认识到身心世界都是心生幻象,就是“从此永灭”!因为这样的认识,内心就会发出无限寂静和无限愉悦! 由于体证到一切都是由意识观察出来的原因,就会认识到,十方世界的一切佛、一切法,都是在你真心中显现出来的。这就像是在镜子中呈现出的生灭现象一样。这个方便的方法就叫做奢摩他。 第045节:如何修习三摩钵提 【原文】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知觉心性及与根尘,皆因幻化。即起诸幻,以除幻者。变化诸幻,而开幻众。由起幻故,便能内发大悲轻安。 一切菩萨从此起行,渐次增进,彼观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观,皆是幻故,幻相永离。是诸菩萨所圆妙行,如土长苗,此方便者,名三摩钵提。” 【讲解】 在这一段中的一句话是《圆觉经》中修定的三大秘诀,最后一个秘诀。 彼观幻者,非同幻故:“彼观幻者”中的“彼”是指“观察者”。观察者不在所观察出的现象之中,所以你那个观察出一切幻象的“那个”与幻象是不同的。 非同幻观,皆是幻故,幻相永离:如果你在所知所觉中“立”出一个“非幻”,那么这个所谓的“非幻”依旧是你在虚妄想象中立出的觉知体验,这个“非幻”的觉知体验终究还是幻象,而真正的“非幻”是不可被其所创造出的幻象表示出来,以及觉知到的。只有这样的认识才可以永离一切幻象而彻悟实相。 与理解“彼知觉者,犹如虚空”中的“彼”一样,你要不断理解“彼观幻者”中的“彼”。“彼”的意思是“那个”。“那个”是真心,“那个”不可说,“那个”生出一切感知觉。而你在修定中要不断去体证那个“彼”。最终体证到一切都是心生幻象即是“幻相永离”! 这段话也是你在修定过程中,当迷失方向时,要不断反观和理解的第三句话。 【译文】 如果有菩萨能够开悟一切法皆由心生,而不执迷一切法为实有,那么以此开悟心为基础,从而认识到能够开悟此心的“认识分别”与“六根”“六尘”都是虚妄不实的。 然后以此幻象的智慧,消除幻象的无明执着,假立出幻法而度化虚妄的众生。由于在虚幻中认识到一切都是虚幻的原因,就能够在内心中,生发出大慈悲心和解脱的快乐! 一切菩萨从此开始修证,逐次增进。你那个观察出一切幻象的“那个”与幻象是不同的。如果在清清楚楚的空境体证中“立”出一个“非幻”,这个所立所觉依旧是幻象。只有体证到一切皆幻,而体证一切皆幻的“觉知体验”也是幻象,才可以体证到一切幻象皆由心生。菩萨们所修的这种圆满的修行方法,就如同是从土壤中生长出树苗一样,这样的方便方法就名之为三摩钵提。 第046节:如何修习禅那 【原文】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不取幻化,及诸静相。了知身心皆为罣碍。无知觉明,不依诸碍,永得超过碍无碍境。受用世界及与身心,相在尘域,如器中锽,声出于外,烦恼涅槃不相留碍。便能内发寂灭轻安,妙觉随顺寂灭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众生寿命皆为浮想。此方便者,名为禅那。” “善男子,此三法门皆是圆觉亲近随顺,十方如来因此成佛,十方菩萨种种方便,一切同异,皆依如是三种事业,若得圆证,即成圆觉。善男子,假使有人修于圣道,教化成就百千万亿阿罗汉、辟支佛果,不如有人闻此圆觉无碍法门,一刹那顷,随顺修习。” 【译文】 如果有菩萨能够开悟一切法皆由心生,而不执迷一切法为实有,那么以此开悟心为基础,不执求一切虚幻中法相事物,以及不执取任何安静境界的体验。 要知道,执着于能了知的智慧和所了知的身心,都是求证究竟智慧的挂念阻碍。求证于无知无觉的空境体验,或者求证于有知有觉的觉性体验。这些体验,以及求证本身都是生灭法,不以此分别一切法相,这样就永远超越了一切障碍,以及对“无障碍境界”的执着! 由此反观自己所受用的外在世界和内在身心,虽然自身形象存在于尘世之中,但是有了以上超越性认识,就好像是乐器中的簧片,所发出的声音会无阻碍地传播到乐器之外一样,尘世间的生死烦恼,以及解脱涅槃,对自己都不产生任何的捆缚和阻碍。 如此便能由认识到一切皆是心生幻象的寂灭境界,从而得到无限的愉悦和解脱。按照这一方法修证,就可以证入奥妙而不可思议的寂灭境界。这样的境界不是自己的知觉体验、以及外在他人的觉知体验所能造作产生出来的。为什么呢?因为自己的身心以及他人的身心都非实有,进而一切众生,以及时间寿命也都只是虚妄的想象,不是真实存在的。这一修证方法就称之为“禅那”。 善男子,这三个法门,都是随顺修习可以直接证入圆觉境界的法门。十方世界一切如来,因此修证而成佛。十方世界的菩萨所修的种种方便方法,无论是相同、还是相异,都是依此三种方法为根本修法。如果能够深入修证,就会成就圆满的觉性。什么是圆满的觉性?就是体证到究竟实相:一切法皆是心生! 善男子,假使有人修习二乘圣道,教化百千万亿人成就阿罗汉、辟支佛的果位,还不如听闻这一圆觉、破除一切障碍的法门,顷刻之间,按此修行! 第047节:无上大觉心,本际无二相 【原文】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威德汝当知: 无上大觉心,本际无二相, 随顺诸方便,其数即无量。 如来总开示,便有三种类: 寂静奢摩他,如镜照诸像。 如幻三摩提,如苗渐增长。 禅那唯寂灭,如彼器中锽。 三种妙法门,皆是觉随顺。 十方诸如来,及诸大菩萨, 因此得成道。 三事圆证故,名究竟涅槃。” 【译文】 这时,世尊将以上所讲佛法要义总结为偈言: 威德菩萨你应当知道: 无上的大觉之心,从本质上来说并没有第二个形象,一切修法都是以证悟一切唯心所现为终极目标。如果根据众生的根性,随机讲法,假立出的修法就是无数无量的。 如果综合起来总体分类,可以分为三种方法:让心进入静定的奢摩他,如同是用镜子照见一切生灭现象皆由心生。以幻修幻的三摩钵提,修证起来就如同是树苗从土中逐渐成长出来一样。不执着一切法为实有,进入到寂灭的禅那。禅那是认识到一切法皆是心生,因此不执着一切法,也不受一切法的阻碍,这就如同是乐器中的簧片发出声音,不受阻碍飘扬出去一样。这三种微妙法门,都可以直接随顺修证圆性自性。十方世界的一切佛,以及诸大菩萨都是因为这三种方法而悟道的。按照这三种方法圆满证悟就称为究竟涅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