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明 |
【原文】 于是清净慧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如是不思议事,本所不见,本所不闻。我等今者蒙佛善诱,身心泰然,得大饶益。愿为诸来一切法众,重宣法王圆满觉性。一切众生及诸菩萨、如来世尊,所证所得,云何差别?令末世众生,闻此圣教,随顺开悟,渐次能入。”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清净慧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末世众生请问如来渐次差别。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清净慧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译文】 于是,清净慧菩萨在大众中从座位上站起来,顶礼佛足,然后绕佛三圈,长跪、合掌对佛说:大悲世尊,为我们大家,广说如此不可思议的佛法究竟义,我还从来没有看见过和听说过。我们大家,今天承蒙佛的谆谆教诲,身心愉悦,得到极大收益! 希望您为参加这次法会的一切众生,重新宣讲无上法王圆满觉性的要义。一切众生,以及诸菩萨、诸佛、世尊,从凡至圣,所证悟到的境界,前后有什么区别? 让未来的众生,在听闻到佛的这个圣教后,听从佛的教导而得到开悟,能够循序渐进修入圆觉境界! 清净慧菩萨说过之后,连续三次五体投地,请佛讲法。 这时,世尊告诉清净慧菩萨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你们能够为未来的众生求问修证成佛过程中的次序差别,你们现在仔细听,我为你们解说。” 这时,清净慧菩萨以能受到佛的教诲而心生欢喜,与现场众生一同安静地听法! 第036节:如何去体证圆觉自性?为什么说菩萨罗汉无修无证? 【原文】 “善男子,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无取无证,于实相中,实无菩萨及诸众生。” 【讲解】 什么是圆觉自性呢?用比喻来说,镜子中的影像有生灭来去、有缺有圆,而相对于镜子本身来说,是无生灭来去、无缺无圆的。在这里镜中的影像比喻世间万物,而镜子就是映照出世间万物的圆觉自性。那么圆觉自性有什么特性呢?它是“非性性有”的。 “非性”的意思是,他不具有世间万物的任何特性。为什么呢?因为一切物象特性都是它所生出的,所以不能说它有什么特性。这就像是,镜子不具有镜子中影像的任何特性一样。“性有”的意思是,一切都是由圆觉自性所生。一切包括什么呢?既包括山河虚空大地,也包括十地菩萨、四果罗汉。 “循诸性起,无取无证,于实相中,实无菩萨及诸众生”:“循诸性起”,是指如果按照菩萨众生的果位次第去求证。如果执着修证出一个实有的菩萨的阶位的话,那么这是空花求空果,是求证不到的。为什么呢?因为菩萨众生都是生灭现象,在究竟的真实中,心外没有实有的菩萨和众生。既然菩萨众生都如同是幻华,又哪里有什么实有的菩萨果位可以被修证到呢? 对于圆觉自性来说,众生菩萨都是它所生幻象,圆觉自性也无法自我取证。对“圆觉自性,非性性有”这句话,对于修习禅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你要经常体证这句话。这句话是要告诉你,在禅定实践中,不要去寻求任何的觉知体验是“究竟”,一切都是“圆觉自性,非性性有”的,所以体证圆觉自性的方法是,体证观察者本身。体证观察者本身就是究竟!如何体证观察者本身呢?就是体证你对此时此刻清清楚楚的自觉知!你对一切都清清楚楚觉知着,而不被一切所影响,就是体证观察者本身! 【译文】 善男子,圆觉自性,不具有任何特性,也不在一切生灭现象之中。一切菩萨、一切众生都是圆觉自性所生。如果按照菩萨、罗汉的果位次第求证,那么是求证不到的。在究竟的真相中,没有实有的菩萨和一切众生。 第037节:为什么连修证的我都是只是一种假象? 【原文】 何以故?菩萨众生皆是幻化,幻化灭故,无取证者。譬如眼根,不自见眼,性自平等,无平等者。众生迷倒,未能除灭一切幻化,于灭未灭妄功用中,便显差别,若得如来寂灭随顺,实无寂灭及寂灭者。 【译文】 为什么呢?因为菩萨和众生都是你的心生幻象。既然都是你的心生幻象,当一切幻象都灭失的时候,又有什么可以被修证得到呢! 用比喻来说,这就像眼睛是无法看见自己本身一样,由于一切法都是心生幻象,所以一切平等。如果在一切法中寻找生出一切法的圆觉自性,则是无法找到的。 众生迷惑于一个有修有证的果位境界,还没有认识到菩萨、罗汉、以及诸佛,都是自己的心生幻象,所以在没有彻底证悟之前,在虚妄的修行过程中,假立出差别次第的修证方法。 如果能够随顺佛的寂灭大定修证,真正认识到一切都是心生幻象,就会明白,既不存在一个寂灭的状态,同时连能去修证寂灭的“我”也只是一种假象。 【精义】 对于眼睛无自见的比喻要说明的意思是,因为一切都是被眼睛所看见的,所以对于眼睛来说,一切都是“平等”的。在眼睛所见的一切现象中是无法找到眼睛的。眼睛不是因修证而得到的,眼睛是本有的。虽然你看不到自己的眼睛,但是因为你可以看见一切,所以恰恰证明了眼睛的存在。 同样道理,一切法都生于圆觉自性之中,所以一切法一律平等。因为一切都生于圆觉自性,所以在一切法中你也无法找到圆觉自性。圆觉自性非修证而得到,圆觉自性是本来的。虽然你无法觉知到圆觉自性的存在,但是因为你现在有知觉体验,所以一定存在生出一切法的圆觉自性。 第038节:什么是凡夫随顺觉性? 【原文】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妄想我及爱我者,曾不自知念念生灭,故起憎爱,耽著五欲。若遇善友,教令开悟,净圆觉性,发明起灭,即知此生,性自劳虑。若复有人,劳虑永断,得法界净,即彼净解,为自障碍,故于圆觉而不自在,此名凡夫随顺觉性。善男子,一切菩萨见解为碍,虽断解碍,犹住见觉,觉碍为碍而不自在,此名菩萨未入地者随顺觉性。” 【译文】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恒久以来,因为在妄念想象中,执着现在的我是真实的,以及自己所爱和爱自己的事物都是真实的,而不知道这一切都生于自己虚妄不实、念念生灭的念头中。因为执着我爱和爱我事物的存在,所以升起憎恨爱恋,一直沉溺眷恋在色、声、香、味、触生起的欲望之中。 如果遇到拥有正知正见的善知识,能够令你开悟是圆觉自性生出一切法的本质,发现明白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生灭的现象。由此也就知道了,在一生中所执求的各种贪念、爱欲,都是自寻劳苦忧虑、虚妄不实,没有真实的意义! 如果有人断除了这种劳虑的捆缚,就在法界中得到了不执着一切为实有的清净境界。但是,如果执着这种清净境界,对于修证圆觉自性来说,也是一种自我阻碍。这就是在修证圆觉究竟实相中的凡夫认识。 善男子,一切菩萨知道执着在“清净见解”上是一种障碍,虽然断除了这种障碍,但是还是执着在“断除这种障碍”觉悟中。这种觉悟认识,又成为了修证圆觉自性的阻碍。这样的菩萨,就被称为在修证圆觉究竟智慧中的未入登地果位的菩萨。 第039节: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 【原文】 “善男子,有照有觉,俱名障碍,是故菩萨常觉不住,照与照者同时寂灭。譬如有人自断其首,首已断故,无能断者。则以碍心自灭诸碍,碍已断灭,无灭碍者。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一切如来种种言说,开示菩萨,亦复如是。此名菩萨已入地者随顺觉性。 【译文】 善男子,有所照之妄境,有能觉之真心,这依然是悟入圆觉究竟境界的阻碍。这就像是眼睛无法自见一样,圆觉真心也是无法自见自证的,圆觉真心就在当下。因此,菩萨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会执着在任何的境界体验中,而能够一直体证在清清楚楚的觉知体验中。最终就会体证到,所照之妄境和能照之觉心都是妄想分别。用个比喻来说,这就像是一个人自己用刀砍断自己的头,因为人已经死了,也就再也没有能去砍断自己头的“人”了。同样道理,用有觉有照的妄心悟到一切都非实有,包括对有照有觉的“分别本身”也是虚妄分别,所以哪里有能去理解顿悟的“心”呢? 佛法的经教语言文字,就如同是标指月亮的手指一样,如果能够见到月亮,就知道了手指毕竟不是月亮。同样道理,佛所说开示菩萨的一切语言文字、法相故事,都如同是手指指月。而佛法的究竟义则在言语之外。什么意思呢? 比喻来说,你对没有品尝到释迦果的人,无论怎么说释迦果的味道,他都不知道释迦果究竟是什么?只有当他品尝到了释迦果后,才明白“释迦果”这三个字与品尝释迦果的真实体验没有任何关系。 同样,学佛的究竟义是认识到,一切都是你的心生幻象。而任何菩萨、或者佛的名称、名相,一切法相故事,以及任何的语言描述都只是“释迦果”这三个字而已。这样的菩萨,就被称为在修证圆觉究竟智慧中的已入登地果位菩萨。 第040节:什么是佛的究竟境界? 【原文】 “善男子,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众生国土,是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此名如来随顺觉性。 【讲解】 一切障碍即究竟觉: 障碍是修证成佛的阻碍,例如前面所说,“即彼净解,为自障碍”,以及“有照有觉,俱名障碍”。任何的障碍和与之相对的觉悟都是“障碍”。对于最高如来境界来说,一切障碍与一切觉悟,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都如同是虚空中的幻华。在究竟觉悟上,要破除一切障碍,以及破除对一切觉悟的执着,认识到一切障碍和一切觉悟都是圆觉真心所生。所以从这一角度说,一切障碍是成就究竟觉悟的根本!下面,佛通过十种对立的名词对究竟觉悟做出了解释。 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有得念、有失念,其本身就是执着。终究来说,一切本无所有,一切不解而脱!认识到得念、失念都是唯心所现,即刻当下解脱。 成法破法,皆名涅槃:能成就法就会进入涅槃;破坏法就不会进入涅槃。然而,成法与破法都是生灭法。成法、破法在究竟上,没有真实的或成、或破。涅槃的意思是“不生不灭”,认识到成法、破法本无生灭,成法、破发都是心生分别,当下就是涅槃! 智慧愚痴通为般若:愚痴是由心生,智慧也是由心生。愚痴是心生的分别,智慧也是心生的分别,二者都不是真实存在的。能度人离苦得乐的说法就是佛法,对于被度者来说,只要能度他当下离苦得乐,对他来说就是他的究竟智慧,所以无所谓“智慧愚痴”。对于究竟的证悟来说,智慧愚痴都是般若智慧,一切度人法都是佛法! 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菩萨是度人的名相,外道是相对于菩萨所立的名相。对外道来说,菩萨也是他们的“外道”。所以,一切能度人离苦得乐的法都可称为“菩提”。因此,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 无明真如,无异境界:无明是执虚妄为实有,是认假为真。但是,真如也是在妄中说“真”,此“真”也是妄。所以,执着于无明与执着于真如一样,都是虚妄分别。所以是“无明与真如”没有什么不同! 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戒定慧对治淫怒痴,然而二者本空,都是生灭法,都是唯心所现。诸戒定慧可以度人,淫怒痴也可以度人,二者在修行中,都可称为梵行! 众生国土,是一法性:众生、国土其本质都生于圆觉真心! 地狱天宫,皆为净土:对于地狱天宫名相分别,都是心生分别。心净则国土净,地狱天宫都是度人的法相,因此,皆为净土! 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种性的众生都可以一同修证成佛! 一切烦恼,毕竟解脱:烦恼是生灭法,与之相对的解脱也是生灭法。从究竟来说,烦恼与解脱都非实有,都是心生分别,因此说“毕竟解脱”!也就是,最终一切了无所得!本无缚无脱! 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以佛法的究竟智慧之海,观照认识世界一切现象都如同是虚空中的幻华,而圆觉真心如同是虚空。 此名如来随顺觉性:这就是称为在修证圆觉究竟智慧中修证成佛的境界。 【译文】 认识到一切障碍和一切觉悟都是圆觉真心所生,所以一切障碍是成就究竟觉悟的根本!有得念、有失念,本身就是执着,一切本无所有,一切不解而脱!没有实有的成法与破法,因此,成法、破法都是涅槃!愚痴、智慧二者相对而有,二者皆是心生,都是度人的般若。菩萨、外道都是度人法门,二者皆是心生,都可以称为菩提!无明与真如都是虚妄分别,所以二者没有什么本质不同!戒定慧及淫怒痴,二者都是相对而生,都是唯心所现,也都是生灭法,都可称为梵行!众生、国土其本质都生于圆觉真心!地狱与天宫都是度人的法相,因此皆为净土!一切种性的众生都可以一同修证成佛!烦恼与解脱本空,所以无缚无脱,“毕竟解脱”!以佛法的究竟智慧之海,观照认识世界中的一切现象都如同是虚空中的幻华,而圆觉真心如同是虚空。这就是称为在修证圆觉究竟智慧中修证成佛的境界。 【精义】 这一段说的是最高的成佛境界。什么是佛?佛是认识到一切都是自己的心生幻象,外在也没有他人、更无他人能成佛,连佛祖释迦牟尼与一切佛法经典,也都是你的虚妄分别。认识到这个世界竟然是个假象,在假象中,没有实有的生死,这样,这个人就会获得彻底的究竟解脱!而这就是佛! 第041节:修习禅定的指导方法 【原文】 “善男子,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彼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是则名为随顺觉性。 善男子,汝等当知,如是众生,已曾供养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及大菩萨,植众德本。佛说是人名为成就一切种智。” 【译文】 善男子,你们这些菩萨,以及未来的一切众生,在修习禅定时:第一,要在一切时间中,心中不升起妄念。第二,你们要保持在对一切都清清楚楚的觉知中,对于心中升起的妄念,不要再另起妄念去息灭他。不去息灭,保持觉知,当下即真。第三,你们要清楚着一切妄念,在清楚着一切妄念的过程中,对一切妄念都不要做出任何的分别联想,只要一直保持清清楚楚着就是在入定着!第四,按照以上步骤修习,逐渐去除了能去了知的妄心,清楚着一切而不去了知一切,最终就体证到,没有所谓真实或者不真实。一切唯心所现!为什么呢?因为真实与不真实都是妄心觉知! (以上这一段是修习禅定的指导方法。是在你体证空境过程中,要反复体会,不断领悟其中要义的佛法经典文字!) 如果那些众生听闻这样的法门,相信、理解、接受并按此修持,内心就会不生惊恐害怕,这样就会随顺修入圆觉究竟智慧之中。 善男子,你们应当知道,像这样的众生,是因为他们在过去已经供养过无数的佛,以及大菩萨所培植出来的功德的原因。佛说这样的人,就可以成就一切种的佛智慧。 第042节:圆满菩提性,无取亦无证 【原文】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清净慧当知:圆满菩提性,无取亦无证,无菩萨众生。 觉与未觉时,渐次有差别;众生为解碍,菩萨未离觉。 入地永寂灭,不住一切相;大觉悉圆满,名为遍随顺。 末世诸众生,心不生虚妄,佛说如是人,现世即菩萨。 供养恒沙佛,功德已圆满,虽有多方便,皆名随顺智。” 【译文】 这时,世尊将以上所讲佛法要义总结为偈言: 清净慧菩萨你应当知道,对于圆满究竟的智慧根本而言,没有一个真实存在的、可以被修证得到的境界,即便是外在的菩萨和一切众生也都不是真实存在的。 从未觉悟到觉悟的过程,就会分出次第差别等名相。例如,一般众生为理解所阻碍,而菩萨还被觉悟所捆缚。对于登地菩萨来说,已经认识到一切都是心生幻象,心已不执着一切境界之中。对于大觉的佛来说,已经彻悟一切法皆是心生,获得了究竟智慧,这样就能够随顺诸法度化众生,而不执迷于诸法! 如果有未来的众生,心中不执着一切虚妄境界为实有,佛说这样的人,就是现世的菩萨。这是因为他们过去供养无数菩萨得到功德圆满的结果。虽然现出种种的方便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可以引导人们修证究竟智慧的门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