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明 |
第四章:金刚藏菩萨章 【原文】 于是,金刚藏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善为一切诸菩萨众,宣扬如来圆觉清净大陀罗尼因地法行,渐次方便,与诸众生开发蒙昧;在会法众承佛慈诲,幻翳朗然,慧目清净。 世尊,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若诸无明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十方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 唯愿不舍无遮大慈,为诸菩萨开秘密藏,及为末世一切众生得闻如是修多罗教了义法门,永断疑悔。”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译文】 于是,金刚藏菩萨在大众中从座位上站起来,顶礼佛足,然后绕佛三圈,长跪、合掌对佛说:大悲世尊,善于为一切诸多菩萨们,宣扬成佛的圆觉清净法门,总摄一切法门的次第方法,开发众生的智慧,让他们不再蒙昧。在法会现场的众生,得到佛的慈悲教诲,这就像清除了眼睛的翳障,眼睛豁然开朗一样,让智慧之眼得以清楚明了。 世尊,如果众生本来就是成佛的,后来又为什么生起了无明?如果无明是众生本来就有的,那您为什么又要说众生本来是佛呢?假设十方世界的不同众生本来是佛,后来才生起了无明,那么一切佛又在什么时候生出一切烦恼的? 希望您不吝啬、无遮挡,大慈大悲,为我等菩萨开示秘密究竟之法,以及为未来的一切众生,在听闻到此经中的究竟了义法门之后,能够永远断除疑惑懊悔! 金刚经藏菩萨说过之后,连续三次五体投地、请佛讲法。 【原文】 尔时,世尊告金刚藏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甚深秘密究竟方便,是诸菩萨最上教诲了义大乘,能使十方修学菩萨,及诸末世一切众生得决定信,永断疑悔。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尔时金刚藏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译文】 这时,世尊对金刚藏菩萨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你们能够为诸菩萨,以及未来的众生,求问成佛最深奥、最秘密的究竟方法。这是教授菩萨们最高了义的大乘法门,能够永远断除你们,以及未来的众生心中的疑惑懊悔!你们现在仔细听,我为你们解说。 这时,金刚藏菩萨以能受到佛的教诲而心生欢喜,与现场众生一同安静地听法! 第026节:未出轮回而辩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 【原文】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未出轮回而辩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 “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由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善男子,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况轮转生死垢心,曾未清净,观佛圆觉而不旋复,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译文】 善男子,如果有人思虑:一切世界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什么时候会终止?世界是如何产生,又是如何消失的?世界产生以前如何,世界消失以后又会怎么样?世界究竟是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是如何聚合在一起的,又是如何散灭的?从哪里发源,又会在哪里停止? 在这样连续的思维念头、循环往复的分别中,做出种种取舍,那么这一切都是执着在幻象的思维模式中做出的循环往复的妄想分别!如果没有跳出这种轮回的妄想分别,而去认识圆觉真心,那么你所认识到的圆觉真心,本质上依旧只是一种生灭轮回现象。要想在其中免除轮回,是不可能的。 用比喻来说,当转动眼睛,看平静的水面,就以为是摇动了清水。再比如,保持眼睛不动,转动火把,就会感觉好像看到了一个火圈。盯着云在看,当云彩飘过月亮时,却错认为是月亮在移动。坐在行进的船上,盯着岸上看,却错认为是河岸在运动,都是一样的道理。 善男子,如前所说,种种运动的事物没有停止,要想观察到事物静止时的样子,尚且做不到,更何况,你们没有真正认识到执迷生死轮回的妄心本身就是幻有,用这个轮回妄心去思考观照佛的圆觉真心,又怎么能不产生旋复的虚妄见解,因此,你们就生出以上三种困惑。 第027节:为什么不能问“众生本来成佛,为什么又会出现无明”? 【原文】 “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见空华;幻翳若除,不可说言此翳已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何以故?翳华二法非相待故。亦如空华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华。何以故?空本无华,非起灭故。生死涅槃同于起灭,妙觉圆照,离于华翳。善男子,当知虚空非是暂有,亦非暂无,况复如来圆觉随顺而为虚空平等本性!” 【译文】 善男子,用个比喻来说,这就好像是眼睛生病了,就看见虚空中升起了幻华。如果眼睛的病治愈了,也就不会在虚空中看到幻华。这时你不能说,这个眼疾已经去除了,什么时候还会再产生其他眼疾。为什么呢?因为幻华是在你心里生出来的,不是眼疾生出来的,所以眼疾与空华之间不是同一层面相对存在的因果关系。 这个比喻要说明的是:在幻中说幻还是“幻”,圆觉真心离于幻。眼病是幻,由此产生的空华也是幻,圆觉自性不在幻中。 这也像是虚空中的幻华,在虚空中消失了,你不能说,虚空中什么时候还会再升起幻华。为什么呢?因为虚空中本来就没有实有的幻华,幻华是在你的心里看出来的,所以不能说,幻华在虚空中有生有灭。同样道理,生死轮回,以及对涅槃的分别,都如同是虚空中生灭的幻华。圆觉真心生出一切幻象,包括眼疾和幻华! 善男子,你应当知道,不能说虚空是暂时存在的,也不能说是暂时不存在的。为什么呢?因为对虚空中的幻华来说,幻华有生灭来去,对于虚空来说,就没有生灭来去,因此不能说其是暂有,或者是暂无的。就是说,你不能说虚空有个什么时间开始存在了,或者什么时间会灭失,不能说虚空之前如何,以后又会怎么样。 虚空不因眼疾或者幻华而存在,或者因其不存在。更何况,圆觉真心如同是虚空一样,一切万法的本性都生于圆觉真心之中。圆觉真心没有生灭来去!所以不能问,“众生本来成佛,为什么又会出现无明”“如果无明是原来就有的,又为什么要说本来成佛”,以及“本来是佛,后来又有了无明,什么时候众生又生起了烦恼的?” 为什么不能问?因为一切都是你的心生幻象!“幻象”是没有实有的开始与结束的,以及没有本来成佛的“之前”与后起无明的“之后”。这就是佛法第一义! 【精义】 这个比喻要说明的是,如果幻华离开真心而单独存在,那么幻华就有生灭来去。如果幻华都是心生的,那么幻华就没有实有的生灭来去。这就像是,你不能问电影中的人物和事物有什么实有的开始与结束和生灭来去一样。为什么呢? 因为电影中的人物和事物没有一个最初的开始,也不会存在最终的结束。为什么呢?比如说,电影中的故事情节是突然就开始的,在“突然开始之前”的之前是怎么样的,那是没有答案的。当然,结束也只是一个幻象,在结束之后又会怎样,也是没有答案的。所以对于假象的电影来说,又哪里有什么开始和结束呢? 同样道理,一切世界都是心生幻有,一切世界所有都是假象,在假象之中你去问,幻有的事情、假象存在的事物的“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以及进而再问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还是后来成佛的。那完全是提错了问题。因此,在这一章的末尾,佛祖给出的答案是:你们以“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如是分别,非为正问。” 就是说,你们以虚妄之心,提出了一个虚妄的问题,当然不会有真实的答案,所以你们所提出的不是正确的问题。 第028节:什么是佛法究竟第一义?为什么说无法用生灭心求证到寂灭大定? 【原文】 “善男子,如销金矿,金非销有,既已成金,不重为矿,经无穷时,金性不坏。不应说言本非成就。如来圆觉,亦复如是。善男子,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 【译文】 善男子,这就像是熔炼金矿,金子不是由于熔炼才有的。既然已经被熔炼成金,就不会再变成矿石,经历再久,金的本性不变。但是你不应该说金子的本性原本是不存在的。就是说,你不应该说“金子的本性是经过提炼才有的”。同样道理,众生本来是佛,圆觉真心本来就有也是一样的。 善男子,在不可言说的圆觉真心中,没有实有的无上智慧,以及涅槃境界。没有可以修成的佛,以及说“不能成佛”的说法也是虚妄分别。在虚妄中,也没有实有的生死轮回,以及说“不再轮回”的说法也是妄想执着。正所谓“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原文】 “善男子,但诸声闻所圆境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终不能至彼之亲证所现涅槃,何况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着;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是故我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 【译文】 善男子,对于那些声闻众的弟子们所修证的境界,就算是他们断除了一切对身心语言的执迷,终究也没有进入他们所求证的涅槃境界。更何况以生灭的思维分别心,又怎么能推测度量佛的圆觉境界。 这就像是用萤火虫的火想去点燃须弥山一样,终究是无法被点燃的。同样道理,以虚幻的轮回认识,只能升起轮回的见解。以这样的轮回见解,求证寂灭大定,终究无法达到!因此,一切的菩萨,以及未来的众生,要想求证佛的圆觉境界,首先应当认识到,引发你相信、判断、思考生死轮回的一切觉知体验、一切的分别认识,其本身就是幻象。 因为一切的生死轮回,都是由妄心做出的分别体验,所以,只有认识到一切分别都是虚妄的,这样才是先断无始轮回根本! 在萤火虫的比喻中,因为萤火虫的火不是真正的火,所以无法点燃任何事物。同样,用生灭妄想心,求证寂灭大定,终究无法求证到。那么既然一切无修无证,什么是佛法究竟第一义?答案是:包括所谓的“寂灭大定”,以及任何你对佛法的修证都是你的梦中象!认识到这一点,一切就结束了!此时虚空粉碎、大地平沉!为什么呢?因为生死只是梦中象!不存在生死! 第029节:若能了此心,然后求圆觉 【原文】 “善男子,有作思惟从有心起,皆是六尘妄想缘气,非实心体,已如空华。用此思惟,辨于佛境,犹如空华,复结空果,展转妄想,无有是处。善男子,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如是分别,非为正问。” 【译文】 善男子,有所造作的思维是从心念中生起的,都是缘于六尘引发出的妄想攀缘的觉知想象,并没有真实的心体存在,就如前面所说,如虚空中的幻华。如果用这样的思维分别,去辨析推测佛的究竟境界,这就如同是虚空中的幻花,只能结出虚幻的果实一样。用这样的分别展转思虑,是不可能有正确答案的。善男子,在虚妄中做出的分别,就会生出来诸多不正确的邪见,这样就不是能够成就圆觉的方便法门。像是你这样的提问,不是正确的问题。 【原文】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金刚藏当知: 如来寂灭性,未曾有终始。 若以轮回心,思惟即旋复。 但至轮回际,不能入佛海。 譬如销金矿,金非销故有。 虽复本来金,终以销成就。 一成真金体,不复重为矿。 生死与涅槃,凡夫及诸佛, 同为空华相。 思惟犹幻化,何况诘虚妄? 若能了此心,然后求圆觉。” 【译文】 这时,世尊将以上所讲佛法要义总结为偈言: 金刚藏你应当知道: 一切幻象生于圆觉真心之中,不能说幻象有一个开始和终灭。如果以轮回的心念认识圆觉真心,就会在思维的回旋往复中,陷入轮回的见解之中,这样就不能悟入佛的圆觉智慧之海!这就好比熔炼金矿,黄金不是因为熔炼才有的。虽然还是本来的金体,但是还是要依靠熔炼而得以成金。一旦成为了金体,就不会再变成矿石。生死轮回与寂灭涅槃,凡夫以及诸佛,他们都像是虚空中的幻华。你的思维分别本身就是虚妄的,更何况你们再去追问这一切的虚妄呢?例如,追问生死与涅槃、凡夫与诸佛,这岂不还是在空花中求空果。如果能够真正认识到,你在分别圆觉真心的“分别本身”,就是虚妄的分别 ,这样才可以求证真正的圆觉自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