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明 |
第014节:第三章:普眼菩萨请问佛法 【原文】 于是,普眼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演说菩萨修行渐次,云何思惟?云何住持?众生未悟,作何方便普令开悟? 世尊,若彼众生无正方便及正思惟,闻佛如来说此三昧,心生迷闷,则于圆觉不能悟入,愿兴慈悲,为我等辈及末世众生假说方便。”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讲解】 这一章主要讲的是,修习圆觉法门,应当如何观察思维身心世界,对于修证成佛来说,应当秉持何种信念? 【译文】 于是,普眼菩萨在大众中从座位上站起来,顶礼佛足,然后绕佛三圈,长跪、合掌对佛说:大悲世尊,希望您为在此法会中的菩萨们,以及未来一切修习大乘佛法的修道者,讲解菩萨们在渐次修证“如幻三昧”时,应该如何思维观察?在心中应该秉持何种信念?应当运用什么样的方便方法让还未开悟众生得到开悟?世尊,如果那些众生没有正确的修习方法,以及正确的思维观察时,听闻您所说的如幻三昧,在心中升起了迷惑苦闷,这样就不能悟入您所说的圆觉法门。 希望您能够大慈大悲,为我等菩萨,以及未来的众生再说虚幻之中的修习方法?普眼菩萨说过之后,连续三次五体投地、请佛讲法。 【原文】 尔时,世尊告普眼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修行渐次,思惟住持乃至假说种种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普眼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译文】 这时,世尊对普眼菩萨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你们能为诸菩萨,以及未来的众生,求问修证成佛的渐次方法,以及如何认识圆觉法门,秉持何种信念,以至再说种种假借的方便方法,你们现在仔细听,我为你们解说。 这时,普眼菩萨以能接受佛的教导而十分欢喜,非常恭敬的与现场的众生一同安静地聆听佛的讲法! 第015节:修证圆觉的正思维 【原文】 “善男子,彼新学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先依如来奢摩他行,坚持禁戒,安处徒众,宴坐静室。 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四缘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四大分解,无尘可得,于中缘尘各归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 【译文】 善男子,那些刚开始修学的菩萨,以及未来的众生,要想求证成佛的清净圆觉真心,应当秉持这样的正确信念,就是不执迷一切现象是实有的。先按照我所教授的禅定方法开始修行,严格执行戒律,安顿好弟子们,禅坐于安静的房间之中。 在心中一直要秉持这样的信念:“我现今这个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种元素混合在一起所成形的。所谓的“身体中的头发、汗毛、四肢、牙齿、皮肤、肌肉、筋骨、骨髓、脑髓、污垢和身体的色相,都归于“地大”一类。身体中的唾液、鼻涕、脓液、血液、津液、体液、口水、口沫、痰液、眼泪、精液、气脉、大便、小便,皆归于“水大”这一类。身体中的温暖、热量都归于“火大”这一类。身体中的动作、动能都归于“风大”这一类。四大各有各的归属,那么这个虚妄的身体又在哪里呢? 通过以上分析你就应该知道,你这个身体根本就没有一个真实的本体,只是四大临时组合成的假象,实际上与虚幻的现象没有什么区别。在由四大临时组合成的假象肉身的基础上,然后出现了虚妄的“眼耳鼻舌身意”等感知器官和相应的感知能力。 由六根和四大内外组合而成的身体,在与六尘的互动中,升起六识攀缘积聚而起种种的识别、感知感受,由此好像存在一个能感知、在攀缘的思考者,你们错误地认为,这个思考者就是自己的“心”。 善男子,这个虚妄的心,如果没有色生香味触法等六尘所引发出的感知体验,这个“心”也就不存在了。再者说,当四大分解之后,六尘和一切攀缘识别、一切感知体验都分解散灭,最终在其中,没有一个剩下的,能分别思虑的“心”可以被看到! 【精义】 上面的分析是让我认识到“我”是不存在的。我们再用一个比喻来说,你现在有觉知、有一个明确“我存在”的感知体验,假设把你的身体分成两半,那么你这个感知体验的主体又在哪里呢?如果把你的身体分四份,那你又在哪里呢?再假设说,把你的身体分成八份、一万份、甚至十万亿份,每一份都还原成一个原子,那么你究竟在哪里?而你又是什么?你当然不是原子,你是将原子看出来的那个“意识”。 所以最终得到的答案是:能知能觉的本体不在你的这个身体里,而你的身体也不是真实的你!在你的身体里没有一个恒久不变的你!你的身体与幻象没有什么区别。以上就是修证圆觉的正思维。 第016节:幻灭灭故,非幻不灭 【原文】 “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幻灭灭故,非幻不灭;譬如磨镜,垢尽明现。” 【译文】 善男子,你们应该从认识到身体是虚幻不实的开始,从而认识到你们的“心念”也是虚幻不实的;由认识到“心念”是虚幻不实的,从而认识到外在的六尘也是虚幻不实的;由认识到六尘是虚幻不实的,从而认识到你们现在依托于自己的肉身和六根对六尘的觉知体验,以及妄想分别也是虚幻不实的;由认识到此时的一切分别体验都是虚幻不实的,而又存在你对当下清楚鲜明的意识觉知,从而认识到有一个离一切幻象而存在的“非幻”是不灭的。 用个比喻来说,这就像是磨镜子,只有将污垢彻底擦除之后,才会显示出明亮的镜子。 【精义】 在这一段中,用镜子比喻要说明的是,首先要认识到身体是假合幻有,再认识到建立在幻有身体基础上的心念、六根,以及由六根体现出的觉知体验、妄想分别都是幻有。进而再认识到,六根所感知的对象六尘也是幻有。最后认识到你对此刻“幻有”的分别也是建立在六根觉知、妄想分别的基础上的,所以这种“分别认识”从一开始就是幻有的。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从本质上认识到“一切皆幻”而存在一个非幻的真心。 这种递进深入的认识,就像是不断擦除镜子上的污垢,只有彻底将污垢擦除之后,最终显现出明亮的镜子本身一样。 在这个比喻中,所谓的污垢指的是执着妄想,只有认识到一切妄想分别、一切觉知体验、一切外在世界,皆是心生幻有,然后才能彻悟“一切唯心所现”。 第017节:什么是一切皆幻的究竟义! 【原文】 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善男子,譬如清净摩尼宝珠映于五色,随方各现,诸愚痴者见彼摩尼实有五色。善男子,圆觉净性现于身心,随类各应,彼愚痴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复如是。 由此不能远于幻化,是故我说身心幻垢,对离幻垢,说名菩萨,垢尽对除,即无对垢及说名者。 【译文】 善男子,你应当知道身体和由身体的存在而出现的觉知识别体验,都如同是镜子上的污垢。只有彻底认识到身体、觉知体验、外在十方世界、妄想分别都是幻有,才可以彻底不执迷一切法为实有,而能够认识到一切法皆是心生! 什么是十方清净呢?就是认识到一切法皆是心生,而不执迷在一切法为实有上! 善男子,用个比喻来说,一颗清净无色的摩尼宝珠,映现出种种色彩,会随着不同方位的变化而有变化,那些愚痴的人却认为这种色彩是宝珠本身的颜色。 同样道理,善男子,由真心所生出的身体和觉知分别,不同的人显现出不同的妄想觉知体验,那些愚痴的人却认为这种妄想觉知体验是实有的,认为这种妄想觉知体验是自己的圆觉真心。 由于这样的错误认识,让他们无法认识到一切都是幻有的,而执迷在一切幻有上。因此我告诉你们,如果执迷在身体和妄想觉知都是实有的,这就如同是镜子上有污垢,只有离开了这种执迷,才是菩萨境界。 如果能够进一步认识到,“执着身心是实有的”和“离开这种执迷”,二者都是幻有的,也就认识到了这种“认识分别本身”和菩萨的名相都是幻有的,这是真正认识到“一切皆幻”的究竟义! 第018节:什么是清净? 【原文】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证得诸幻灭影像故,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边虚空,觉所显发;觉圆明故,显心清净;心清净故,见尘清净;见清净故,眼根清净;根清净故,眼识清净;识清净故,闻尘清净;闻清净故,耳根清净;根清净故,耳识清净;识清净故,觉尘清净;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译文】 善男子,此菩萨,以及未来的众生,由于证得了一切幻象影像灭尽的原因(所谓灭影像是指证悟一切幻象皆由心生),那时就证得了十方世界,以及无边虚空,都是觉心所显现出来的! 什么是清净?能够认识到一切唯心所现,而不执迷在一切事物为实有上,就是清净!为了表述顺畅,下面直接用“清净”这个词代替这种理解,而不做具体的翻译。 由于证得一切唯心所现的圆明智慧,心念自然清净!由于心念清净的原因,所看见色象也是清净的。由于所看见的色相清净的原因,用来看的眼睛也是清净的。由于眼睛清净的原因,眼睛识别也是清净的。由于眼睛识别清净的原因,所听闻到的声音也是清净的。由于所听闻到的声音清净的原因,用来听闻的耳朵也是清净的。由于耳朵清净的原因,耳朵的听觉识别也是清净的。由于耳朵识别清净的原因,思维觉察也是清净的。 这样乃至“鼻子、舌头、身体、念头”及其所反映、认识出的一切事物都是清净的。 第019节:什么是不动? 【原文】 善男子,根清净故,色尘清净,色清净故,声尘清净,香味触法亦复如是。善男子,六尘清净故,地大清净;地清净故,水大清净;火大风大亦复如是。善男子,四大清净故,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清净。彼清净故,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清净。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一切清净。善男子,一切实相,性清净故,一身清净;一身清净故,多身清净;多身清净故,如是乃至十方众生,圆觉清净。 【译文】 善男子,由于六根清净的原因,其所对应的六尘也是清净的。善男子,由于六尘清净的原因,“地水火风”四大也是清净的。善男子,由于四大清净的原因,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也都是清净的。 由于这一切都是清净的原因,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都是清净的,这样以至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清净的。 善男子,由于一切诸法实相,本质上一切皆幻的原因,一个人的人身是清净的。由于一个人的人身是清净的,许多人的人身也是清净的。由于多人的人身是清净的原因,以至十方世界中的一切众生都是清净的,都是圆觉真心所生! 【原文】 “善男子,一世界清净故,多世界清净;多世界清净故,如是乃至尽于虚空,圆裹三世,一切平等,清净不动。 “善男子,虚空如是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四大不动故,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 【讲解】 什么是平等?因为一切都是幻有,所以从幻有这一层面来说,“一切平等”。比如说,一切众生、十地菩萨、一切佛等,都一切平等。为什么呢?因为一切众生、十地菩萨、一切佛都非实有,都是你的心生幻象。 什么是不动?不动有两层意思。第一,如同幻华在虚空中不存在实有的生灭来去,因此说幻华是不动的。同样,世间一切所有如同是虚空中的幻华,所以说一切都是不动的。 第二,不动指生出一切法的真心常住而不变动!当然,在幻象中说动、说不动都是妄想分别,不动是一个非逻辑的词,是让你去理解“那个”! 【译文】 善男子,由于一个世界是清净的原因,也就认识到多个世界清净的。由于多个世界是清净的原因,以至穷尽一切虚空中,包含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时间中存在的、一切世界,一切平等,清净不动! 善男子,认识到虚空、四大,以至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平等不动,你就应当知道,觉性对于一切来说,是平等不动的! 第020节:什么是觉性遍满? 【原文】 善男子,觉性遍满,清净不动,圆无际故,当知六根遍满法界。根遍满故,当知六尘遍满法界。尘遍满故,当知四大遍满法界。如是乃至陀罗尼门遍满法界。 【讲解】 什么是觉性遍满?用比喻来说,镜子中的山河虚空大地等幻象是生于镜子中的。你可以说,镜子是遍满整个山河虚空大地的。所以在佛法中“遍满”的意思是,一切都生于觉性之中,而觉性遍满一切所有。 【译文】 善男子,由于认识到一切万物、一切万法、以及无边际的虚空,都生于觉性之中的原因,你就应当知道,真心是遍满六根、六尘、四大,以至一切度人法门之中的。 【原文】 善男子,由彼妙觉,性遍满故,根性尘性无坏无杂。根尘无坏故,如是乃至陀罗尼门无坏无杂。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遍满无坏无杂。 【译文】 善男子,由于证悟到一切所有都是由真心显现出来的原因,六根、六尘从根本上来讲,相互之间没有破坏杂乱,以至总持法门也没有破坏杂乱! 用个比喻来说,这就像是百千盏灯,照亮了同一个房间,所有的灯光都遍满整个房间,而灯光之间没有相互破坏杂乱一样。 第021节:什么是不二? 【原文】 善男子,觉成就故,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毁禁;不重久习,不轻初学。何以故?一切觉故。譬如眼光晓了前境,其光圆满,得无憎爱,何以故?光体无二,无憎爱故。 【译文】 善男子,当能够深刻认识到一切所有都生于觉心之中,你们就不会被各种法相所束缚,也不求在法相中得到解脱。不厌恶生死,也不求证涅槃。不过分敬重持戒修行的人,也不憎恨那些破坏戒律者。不过分尊重长久修行的人,也不轻视那些刚开始修行者。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因为一切法、一切人都是你的心生幻象! 用个比喻来说,这就像是眼光明了眼前的景象,眼睛如实映照,没有憎爱的分别。为什么呢?因为眼睛和所见景象是不二的,没有憎爱的分别。 什么是不二呢?一切景象映现在眼睛中,你不能说景象与眼睛是“一”,为什么呢?因为是眼睛看出了一切景象,二者是相生关系。当然也不能说是“二”,为什么呢?因为一切景象不在眼睛之外,一切景象生在眼睛之中。在这个比喻当中,眼睛指觉心,一切景象指一切法。 这个比喻要说明的是,一切法、一切解脱,生死、涅槃、久学者、初学者,都生于觉心之中!因为一切法生于觉心之中,所以说,一切法与觉心是不二的。因此,对一切法,没有憎爱的分别! 第022节: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 【原文】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于中百千万亿阿僧祇不可说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华,乱起乱灭。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 【译文】 善男子,此菩萨,以及未来的众生,能够悟到一切都生于圆觉真心,就认识到所谓修证也是幻有,本无修证可言,也没有一个成就境界可以得到! 圆觉真心显现出一切现象,在此寂灭中无生死有无等差别相。在圆觉普照中,有百千万亿、无量无数、甚至无法用数字表达的像恒河中的沙子那么多的佛所住的世界,都如同是病眼看见虚空中存在的幻华一样,乱起乱灭,与圆觉心,既不是一体的,也不是分离的,即没有捆缚,也没有解脱! 这时你就应该知道,众生本来是佛,所谓的断生死、证涅槃,都如同是昨晚所做的梦境一样,醒后了无一物可得! 第023节:当知生死及与涅槃,无起无灭,无来无去。 【原文】 善男子,如昨梦故,当知生死及与涅槃,无起无灭,无来无去。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其能证者,无作无止,无任无灭。于此证中,无能无所,毕竟无证,亦无证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坏! 善男子,彼诸菩萨如是修行,如是渐次,如是思惟,如是住持,如是方便,如是开悟,求如是法,亦不迷闷。” 【译文】 善男子,因为一切犹如昨晚所做梦境一样,醒后了无一物可得。所以你应当知道,生死轮回,以及涅槃解脱,在实际中并没有真实的升起与灭失,也没有实有的来,更没有实有的去。 对于修证的结果,既没有证得了什么,也没有失去什么。既没有获得,也不存在舍弃。对于修证本身来说,既不需要造作修行,也不需要止息妄念;既不需要随顺什么方便修法,也不需要灭除身心根尘。在这个修证之中,即不存在实有的修证的人,也没有实有的可被证悟到的境界。 所以从究竟上来说,根本就不存在一个可被证到的佛境。为什么呢?因为连修证者本身也是幻有的。 为什么呢?因为一切法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你的心生幻象,所以一切法从本质上来说“一律平等”,也不存在法的坏灭! 因此,认识到一切唯心所现,就是佛法的究竟!其他的任何说法,都是妄想执着! 善男子,诸位菩萨们都应当这样去修行,这样遵循次序,这样去思维,秉持这样的信念,按照这样的方便方法,这样去开悟,求证这样的圆觉法门,就不会迷惑苦闷! 第024节:一切佛世界,犹如虚空华 【原文】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普眼汝当知: 一切诸众生,身心皆如幻。身相属四大,心性归六尘。 四大体各离,谁为和合者?如是渐修行,一切悉清净。 不动遍法界,无作止任灭,亦无能证者。 一切佛世界,犹如虚空华,三世悉平等,毕竟无来去。 初发心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入佛道,应如是修习。” 【译文】 这时,世尊将以上所讲佛法要义总结为偈言: 普眼菩萨你应当知道:一切的众生,身体和心念都如同是幻象。身体属于四大聚合组成,心念归于由六尘所引发。当四大各自分离,其中又哪里有一个能够将四大和合在一起的“我”呢? 按照这样的方法次第渐进修行,就会不执迷一切法为实有。真心如如不动,一切法都是在心中生灭,这样也就无需“作止任灭”,以至连修证者本身都是幻有的。一切佛所住的世界,就如同虚空中升起的幻华。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世界、一切众生都是心生幻象,都是平等的,毕竟在其中没有实有的生死来去。初次发心学佛的菩萨,以及未来的众生,要想求证佛法究竟之道,都应这样去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