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明

401:
续高月明:因为空间、时间、妄想心与树木山川一样,皆是心生幻象,所以也不能去回答“本心”在那里的提问。也正因为,一切皆是“心中物”(如同镜中物),本心不在任何“物中”(如同镜子不在“镜中物“中),而所有对“我”的感知都是在六根中的感知,
402:
续高月明:所以,“我”也是一个“镜中物”,本质上是“无我”的。因此去问一个“幻我“是永恒的还是断灭的,也是不能去回答的。假若无以答之强以答之只能是:不常亦不断(亦指本心不在断常中)。当理解以上内容后,再看《楞严经》中以下这断经文,你就会有更上一层楼的理悟:
403:
续高月明:《楞严经》卷一:“一切众生…种种颠倒…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
404:
续高月明: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如同真我)。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失)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即:悟知灵魂及一切皆是心生幻象就成“佛“!
405问:进化论说,人是从猴子进化来的,而这不符合佛法,我该相信达尔文吗?
高月明:从佛法第一义上说,正如《楞严经》中说:本心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的,本心生出的幻象则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宁有方所,循业发现”的,因此,今天发现的进化论同人们发现雨不是龙吐的而是“云“成的一样
406:
续高月明:我们现在要问:是根据云成雨的规律去认识“雨”,还是以龙吐雨的方式去认识“雨”呢?如果相信雨是龙吐的是会让人笑话的。因此你要清楚认识到:佛法是指导人生获得解脱的,而你不要拿着佛法中暂立的引导人们学佛解脱的善巧方便去解释今天“循业发现”的科学研究,就是说,
407:
续高月明:佛法是说明宇宙生命实相的,与生物学、化学等研究内容是不能在同一层面进行比对说明的。如果你每天拿着佛经去比对生物学、医学等研究现象的话,你会“处处矛盾“、“处处纠结”,而这是毫无意义的!
408问:住于正念之“正念“是指什么?
高月明:原经文说:“是正念者,当知唯心,无外境界。即复此心亦无自相,念念不可得”。释义:应当认识到,一切山河大地都是真心中显现出的假象,根本就没有一个外在世界的存在,即所谓“心外无物”。即便你认为有一个的心,也非实有,只是生灭生灭的“妄想心”,
409:
续高月明:在《楞严经》中佛陀对阿难说了同样一句话,即:“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释义:要正确认识到,“一切事理万象都是唯心所现,一切因果及虚空大地、宇宙星辰皆是因心而有的心中物!”。以上可认为是理入,那么如何去行入,即如何实践修行呢?
410问:如何“行入”?
高月明:行入就是通过实践修行证悟到“唯心所现”。又如何去证悟呢?答案简单:修行佛法核心路线是:以戒为定基,因定而生慧。得“慧“就是证悟到“唯心所现”,而禅定是证悟到唯心所现的工具。得慧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而悟道得成佛!那么如何禅定呢?
411问:如何禅定?
高月明:“定“就像是将钉子“钉“到木板上不动一样,那么将“什么“钉到一个地方不动才叫入定呢?答:“心法“是最大,,的”,法”,因此,是将“心“钉到一个地方。那么,将心“钉“到什么地方才叫入定呢?答:“钉“到空境中就叫入定。那么如何将心钉到空境中呢,即如何入定呢?
412问:如何入定?
高月明:入定就是进入到定境中,所谓“进入到“就是“体验在”的意思,因此,体验在定境中就是入定了。对定境的体验就是对空境的体验,入定境就是入空境,所以,体验在定境中就是体验在空境中。那么,如何体验在空境中呢?
413问:如何体验在空境中?
高月明:对空境的体验就是对本心的体验。那么由此而问,如何体验到本心呢?在《楞严经》中有两段话清楚说明了什么是“本心”。第一段话是:“佛言:谁动?谁静?阿难言:佛手不住,而我见性,尚无有静,谁为无住?佛言:如是!“解释:佛问阿难:谁是动的,谁是静止的呢?
414:
续高月明:阿难答:佛的“手“在伸握运动,我看到佛手在动的“见性”(本心)连个“静“都没有,哪里还有个“动”呢?(这就如同镜中物--如手伸握,可以有动有静,但是镜子是不在动静中的一样,佛手有动有静,阿难的见性是不在动静中的)。佛说:是的。那么佛陀为什么要问这句话呢?答案是:
415:
续高月明:佛陀为了让阿难认识到本心所在,就在大众面前将手握拳,伸掌,再握拳,对阿难说:你看到什么?阿难答:我见佛手在大众面前有开有合。佛说:你见我手有开有合,那么是我的手有开有合,还是你的见性有开有合呢?阿难说:是佛手有开有合,不是我的见性有开有合。佛因此而问了谁动谁静?
416:
续高月明:第二段话:佛问:“阿难,汝盼佛光左右动头,为汝头动为复见动。世尊,我头自动,而我见性尚无有止,谁为摇动。佛言如是。”解释:佛问:你去看佛光时而左右动头,那么是你头在动,还是你的见性在动?阿难答:我的头自己在左右摇动,而我的见性连“静止“都没有,更不要说“摇动”了
417:
续高月明:佛说:“是的。”那么佛陀在第二段话中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看佛陀一开始问了什么?佛陀从手掌中放出一道光飞过阿难右方,阿难跟随光而将头转向右边;佛陀又放一光飞过阿难左方,阿难又随光将头转向左边;然后佛陀问道:“现在你的头为什么会摇动呢?
418:
续高月明:阿难答:“我看到佛放光来到我的左右,而我向左右去观看佛光时,头自己做了摇动。”紧接着佛陀问了上面的提问。而佛陀表达的意思也是让阿难及大众认识到“本心”所在。通过以上两段话,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本心不在动静摇动之中,本心是“知道”动静摇动的那个东西。”
419:
续高月明:那么,如何去体验到“知道”那个东西呢?体验什么才是体验“知道”呢?首先我们先看体验什么不是“知道”,然后再看体验什么才是“知道”(本心如来,真空境)。那么体验什么不是真空境呢?答:在《楞严经》中佛陀说:“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解释如下:
420:
续高月明:纵然把一切感知觉都灭除掉,内心处在极度幽静幽冥之中,无非只是处在了另一种妄想境,即“幻境“之中而已(法尘分别影事)。那么体验什么才是真空境呢?答:因为阿难知道动静摇动的“知道”,不在动静摇动之中,所以只要你一直在“知道”着,就一直体验着本心如来,即体验着真空境,(如“知“着动静摇动而不去分别它)。
421:
续高月明:因为体验知道着就是在体验清楚着,所以,体验清清楚楚就是体验空境。清清楚楚就是空,是越空越清楚,越清楚越空!因此,体验真正的空境是体验“清清楚楚”。由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明确结论:入定即是将心“钉“入到“体验在清清楚楚“中
422:
续高月明:但是请注意:入定,即,对空境的体验不是一个“要么有,要么没有”的境界体验,而是一个很容易被体验到,但须“由浅入深“最终进入到甚深定境中的过程。就是说,对空境的体验很容易被体验到,比如说,你现在去看一下自己在想什么,或者说你去察觉一下自己在想什么,
423:
续高月明:那么在你“察觉的当下”,感知到有一个“清清楚楚”的存在(注意:“清楚“这个词非常关键。比如说:无论你清楚到了什么都不重要,关键是你要一直在“清楚着“),对这个清清楚楚存在的体验就是对空境的体验。那么空境这么容易就可以被体验到,入定岂不是很简单了吗?
424:
续高月明:答案是:空境虽然很容易被体验到,但那只是一个“浅空境”,而入定难就难在“由浅入深“进入到深空境中(甚深禅定中)。那么,以什么为工具进而可以深入到深空境中呢?方法是:如同要让一杯混入泥沙的浑水变成清水的方法,不是去晃动水杯,而是让水杯静止不动,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
425:
续高月明:浑水自然会“沙沉水清”,同样道理,要想入真空真定,必须以体验在“清清楚楚“当中时间的“量”(越空越清楚,越清楚越空)而去“由澄诸念”,最终入真空真定。就是说,体验到清清楚楚很容易做到,而难就难在要一直要体验在“清清楚楚“当中去“沙沉水清“而入真空境。
426:
续高月明:简单清楚总结说,入定之所以“难”,就在于要一直体验在空境中而入深空境(即为行入)。当然,深入甚深禅定中即会体证到“当知唯心,无外境界,即复此心亦无自相”,体证到“心外无物”、“见诸相非相而见如来”、“照见无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427问:请问人的能力是脑神经程序吗?有办法像直接激发免疫系统一样,通过某种方法直接修改脑中的神经连接吗?
高月明:一切生命机能、技能和思想都在大脑控制之下,即归根结底都是脑神经程序在控制和表现其存在。通过训练、学习和认知新事物是最简单的修正神经联结的方法。因此,你完全有潜力成为伟人
428问:虽然我可以理解,真正的自由则来自于“唯心所现”,但又如何运用呢?比如说,现在是黑夜,我希望是白天,可是仍没有办法使它“唯心所现”成白天呀?
高月明:试图去改变黑天白天的(亦如想要去穿墙而过的,以及幻想着将黄土变黄金的)是“妄想心”。真心自性则不在其中!
429问:如果本心只是像镜子一样被动反映着白天、黑夜和妄想心,而无法用妄心去自由改变什么,那么自由意志其实不过是神经程序的结果。
高月明:奥秘是当你正在反观这一点时,你正在体验着“自由”。正所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既悟道是悟到一切皆是幻象!一切包括白天、妄想心、自由意志及名相的真心
430问:为什么连佛与菩萨都是幻象?
高月明:《圆觉经》中说的很清楚,即“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无取无证。于实相中,实无菩萨及诸众生。何以故?菩萨众生皆是幻化,幻化灭故,无取证者...众生迷倒,未能除灭一切幻化,于灭未灭妄功用中,便显差别。若得如来寂灭随顺,实无寂灭及寂灭者。”
431:
续高月明:解释“圆觉自性“指如来本心。”非性“是说本心不具有山河大地、眼耳鼻舌身意所知所觉中的任何“特性”(即如:铁是硬的,纸是软的,而本心并无一个特性可被感知)。为什么呢?原因是“性有”。性有的意思是,恰恰是一切所有物象特性、所知所觉都是本心所“生“出的。
432:
续高月明:“循诸性起,无取无证“是说取修于本心生出物象中的任一物象都是无法“取“、“证“到本心的。用比喻来说就是:影像生于电视,取于电视中任何影像特性都是无法“证“到电视的。同样道理,“取“修任何所知所觉都是无法修证到生于所知所觉的“本心”的。
433:
续高月明:“于实相中,实无菩萨及诸众生”的意思是:因为“实相无相”,即一切皆是心生幻象。因此佛菩萨众生也是幻象,即不存在实有体的佛菩萨众生。为什么呢?原因是:“譬如眼根,不自见眼,性自平等,无平等者”。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
434:
续高月明:譬如说,如同眼睛是无法看到自己的,同时眼睛也无法通过眼前万物(佛菩萨众生)来看到自己,眼睛看到的永远是“眼前万物”,同样道理,佛菩萨众生包括佛法也只是“心前之物”(本心中物)!(注:佛法是手指,指向实相)。正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此即实相无相的第一义空!
435:
续高月明:“性自平等,无平等者”的意思是:在心生幻象之中又有什么所修所证的呢!即无所修所证,本质本性上即无平等或不平等(佛菩萨众生)。既然一律平等,为什么又假立出佛菩萨众生呢?原因是:众生迷倒,未能除灭一切幻化,于灭未灭妄功用中,便显差别,若得如来寂灭随顺,实无寂灭及寂灭者
436:
续高月明:解释:因为众生迷惑在“实有“中,没有认识到一切都是幻象。所以在修证过程中,依据领悟程度的不同,暂立出修证次第(佛菩萨六道众生)。如果真正彻悟了,也就彻悟到了本来没有一个佛菩萨彻悟的寂灭境界可入,更没有一个修成佛菩萨道的“我”可成!正所谓:本来无一物,何处若尘埃!
437问:1.假若一个领悟到“我法二空”的修行人在睡眠中死去,会不会跟着境界走了而前功尽弃又回到轮回中?2.既然睡眠也是“心生之幻”,那么是否意味着修行人在睡眠中也照样能够像清醒时那样清清楚楚的“观空”?3.请问您在睡觉时是什么样状态?那颗“即妄即真”的心是清清楚楚呢?还是和凡夫一样?
438:
续高月明:第一,以第一义空来说,你的问题没有答案,因为问题本身就提错了。凡是说出些答案的,都是假借方便之说。第二,如果真领悟到我法二空,就不会提出以上问题。记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的意思是物在心中,而不是心在物中。以上提问还是以“心在物中”的提问。这时你正在被物转,而非转物!
439问:第一义空是什么?
高月明:“一切皆是心生幻象”。正因为一切皆是心生幻象,所以才会是“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为般若;…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出自《圆觉经》”。闻此不惊恐者,方入佛道!
440问:如何理解“一分钟住看清楚”的练习?
高月明:首先就像是爬梯子先要摸到和把握住梯子的横档,才能一步步扶梯而上一样,“一分钟住看清楚“就如同是把修入禅定分隔成一分钟梯子的横档。
441:
高月明:解释禅定秘诀“若修止者,住于静处,端坐正意。不依气息,不依形色,不依于空,不依地水火风”(七本书中有详解)。
442问:读高月明的系列博文后有这么个理解:在我未读到这些博文前,这些博文的载体都是虚无的?
高月明:对。凡是你没有意识到的事物,都不存在。
443问:我在约10岁时发生了一件事情,我对着太阳,内心想着,我要见到两个太阳同时出现。结果果真又出来一个太阳,两个太阳之间有约20度的夹角,一样大小,一样眩目完全分辨不出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幻。请问这是心转物了吗?
444:
续高月明:心能转物的意思不是说“你的妄想心能转变变化万物”,而是转变认为“心在身体和物象中”的认识,即要认识(证悟)到万物皆是真心创造出的物,真心不在万物中。你所经历到的是由心理暗示产生的幻觉现象。
445:
续问:如果人做梦了,醒了以后梦里的东西马上就消失了,这样很容易理解梦是幻,但我所见的两个太阳的情景不是这样的。
446:
高月明:眼睛出现幻觉的现象,或者其他感知觉出现的幻觉现象很常见。不要执着这样事情。
447问:彻底治愈心理疾病的有效方式是什么?
高月明:第一,任何人的心理行为、情绪情感和人格系统(例如勇敢或懦弱、正直或卑鄙)都是以记忆方式储存在大脑中的。一个人经历到的情绪情感(焦虑抑郁、强迫和自卑等)都是由外在刺激激发了脑中事先预置的“神经扳机”(如同膝跳反射)被激发出来的“反应“
448:
续高月明:第二,因此治愈心理疾病有效方式的关键不是改变外在环境,而是“重新预置神经扳机”。如何才能重新预置神经扳机呢?首先,我们定义什么是“神经扳机“及其形成机制是什么?只有明白了它的形成机制,我们才能知道如何对其进行反制。
449:
高月明:所谓“神经扳机“指由一刺激必定会引发另一神经反射的现象。例如膝跳反射就是最简单的神经扳机。实际所有本能反射都是与生俱来的神经扳机。例如眨眼反射、抓握反射等。本能的神经扳机还包括愤怒、抑郁、焦虑、喜悦等情绪反射。这些情感反射帮助我们在自然界中生存下来。
450:
续高月明:例如:愤怒反射(振奋精神)应对危险,焦虑反射(积极思考)解决危机,抑郁反射(灰心丧气)让人们放弃无法实现的欲望,节约有限资源和精力,不作徒劳努力。如果由某些刺激让本能神经扳机过度被激发,那么一个人就会经历“心理疾病”。可是为什么这些本能反射会被过度激发呢?
451问:我看到您的震撼经历,非常敬佩啊!我现在身体也和您过去一样,股骨头有坏死的征兆,请问如何来调理呢?
高月明:预防胜于治疗,早发现早治疗是最好的医病方式。所以,我建议你到正规的省城级的综合或专科医院做一个详细检查。然后根据医生的建议作出合理治疗和调理。
452:
续高月明:你最好不要相信一些民间的“调理方式”,这很容易贻误治病的最佳时机(要相信科学医药学的治疗理论)。另,如果我仅仅是股骨头坏死,我是绝对不会试图通过禅定去治这个病的。因为修习禅定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也未必有所成就。而正规医院的正规治疗却很容易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453问:为什么本能反射会被过度激发?
高月明:首先“刺激引发反应”,而适度正常的刺激会引发正常适度的反应,因此过度被激发的原因只能是由“过度的刺激“导致出现“过度的反应”。举一个例子:狗是咬人的,而我家曾经养的一条狗竟然恐惧人,见到陌生人就会退缩逃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454:
续高月明:原因是,在这条狗还是幼仔时,为了给它套上脖圈,我在几天内有很多次追着它跑,每当要给它套上脖圈时,它都作出激烈的反抗(四脚朝天、张大嘴撕咬,高声嚎叫),因此最终,在几次“折磨”下,在它脑中对我(又泛化到所有人)就出现了过度的恐惧反应(过度反射)。
455:
续高月明:相对于一个人来说,在你幼小时,只是几次的强烈刺激,就会在你脑中迅速形成针对这一刺激过度敏感的“神经扳机”。为什么在幼时只是几次的刺激就会形成这样强烈的反射呢?因为在脑神经系统处于初期构建时期,还没有形成进行强力判断的“经验”,因此对外在刺激很容易接受并形成初始的“神经扳机”。
456:
续高月明:在成年后,相同的刺激仅仅是“过眼云烟”,很难对你产生性格形成上的影响。因此,孩子在长到一岁的时候,性格几乎被确定一半了,而在长到9岁的时候,性格几乎被“定型”了。因此,一个人在成年后经历到的焦虑、恐惧或抑郁等心理疾病,是在他幼年时脑中就已经被埋了的“地雷”
457:
续高月明:只是在他成年后经历到的不良刺激触发了这“地雷”而已。当然如果人生经历比较“阳光顺利”,地雷则永远不会被触爆。就是说,现在折磨你的,就是过去遗留下来的你自己。那么面对已爆、未爆的“地雷”,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458问:如何处理“心理雷区”?
高月明:避免“心理地雷”被触爆的唯一方式是:拆除触爆装置,就是改变神经扳机的连接线路,让相同刺激不再引发心理疾病性的神经反射。那么改变神经扳机的方法是什么?首先,所谓神经扳机就是指脑中记忆,因此改变神经扳机的方法就是改变记忆,如何改变记忆呢?
459:
续高月明:记忆分为两种:知识型记忆和技能型记忆。例如:记住一首诗或狗是咬人的是知识记忆,学会骑自行车或形成的某个习惯是技能记忆。因此“怎么来的也要怎么去”,改变记忆,既重新预置神经扳机的两种方法是:获得新认知和训练。即获得正确认识和进行正确心理技能(应对危机的方式)的训练。
460问:如何获得正确的认知和训练?
高月明:如同一个人无法将自己催入到真正催眠状态中(二、三期催眠状态)一样,反过来的道理也是一样的,患上心理疾病的机制就好像是被环境催眠了(环境:指接受到的教育,人生的经历,遇到的人或事),而要想从心理疾病中“跳“出来(如同解除催眠状态),
461:
续高月明:就必须要依靠外在力量的强力介入干预,因此心理治疗的方式也称为心理干预或危机干预。现在的你就是过去环境遗留下来的结果,而你可以主动选择优良环境改变这一切。例如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树立积极正确的信仰和经常接触可以指导你生活和事业的老师。以上都是理论,具体又如何操作?
462:
续高月明:再次明确治愈心理疾病的机制和治愈心理疾病的标准是:不再对本能反射(愤怒、抑郁、焦虑和强迫等)做出过度的“反应”,也就是说,要对本能反射进行“去敏感化”。又或者说,对引发心理疾病的环境事物获得正确的认识和正确健康的应对它的心理训练。
463:
续高月明:方法是,首先心理疾病的形成机制是:过度刺激形成了对某一事情过度反应的心理处理机制,后来这个机制又泛化到其他同类事情中。这个处理机制在应对其他事情时产生的过度反应带给你了痛苦,让你经历到了焦虑抑郁强迫等心理疾病。而改变处理机制的方法需要外在力量的干预介入。
464:
续高月明:其具体操作过程是,当你发生焦虑或抑郁或强迫时,给心理医生打电话或者最好与其直接交流,让他对你直接作出指导(干预介入),告诉你应该如何处理让你感到焦虑抑郁或强迫的事情(注意:只有当你“犯病“时,这种干预介入才有效)。这样在经过几次正确指导后,当你再次遇到类似危机时。
465:
续高月明:你就已经形成了“正确的应对危机的心理技能”(记忆),你的心理疾病也就痊愈了。每一次被矫正的应对危机的心理技能实际就是改变了性格中的一个“格子”,如果一个人经过长期修正自己脑中的“格子”,那么当很多格子都被改变的时候,量变引发质变,这个人的整体性格就会获得本质改变
466:
续高月明:就会由自卑变得自信,懦弱变成勇敢,过度反应变成正常表达应对危机,任何事情都不会激发他经历焦虑抑郁强迫等病症了。因此,心理技能的训练是通过心理医生的长期指导下,获得正确的应对危机的方式。你的应对危机事情的方式决定了你的情感感受。因此没有完美的环境,只有完美的人格!
补充解释:“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的意思是:诸缘指一切虚空大地、山河树木、岩石墙壁、眼睛眼神、大脑神经、佛经佛法、所见所闻的一切都是诸缘。生出这一切诸缘的,不在一切诸缘中——看到高月明的博文《第041:篇:心能转物如何转?》有感而发的评论。
467:
高月明:解释“能生诸缘,缘所遗者“:诸缘指一切虚空大地、山河树木、岩石墙壁、眼睛眼神、大脑神经、佛经佛法、所见所闻的一切都是诸缘。生出这一切诸缘的,不在一切诸缘中,即:一切诸缘都是生灭的,承载生灭,也就是能去感知生灭的就是不生不灭的。
468:
续高月明:这个不生不灭的就被表达为被诸缘所遗“者”,就是“意识本身”。意识本身就是不生不灭的如来本心。意识之外别无他物。而意识不能被他所创造出的任何物所能表达,恰恰是因为诸缘的存在而印证不生不灭意识本身的存在。
469问:如何区分本心和妄想心?
高月明:妄想心是此刻你觉知到的一切感知感觉,本心就是背后那个能去感知感觉的东西,而这个“能“是不可说的,为什么呢?答:妄想心就如同电影中的场景,本心就如同是“放映机”,如同任何场景都无法感知和表达“放映机”的存在一样,本心也无法被妄想心所感知和表达!
470:
高月明:量子力学的秘密在于:对物质(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测验,让现在的你(如同电子游戏中的智者)发现面前的“墙壁”不是真实的,眼前一切,虚空大地、山川河流,清风落叶,以及你的大脑都不是真实存在的。本质上一切世界的存在都一直信息的表达,而没有任何实在物质的存在。世界根本就不存在物质,本质上什么都没有——此处画上十万个感叹号!看完《异次元骇客》会给你一个启示。
471:
高月明:如果“眼耳鼻舌身意“都是幻象话,我们所有的人都如同是“代理机器人”。本心则是不动的“他“!关于什么是“代理机器人”,电影《未来战警》会给出你一个解释。
472问:“石头“在我看它的时候它是存在的,我不看它的时候,难道它就虚无了吗!?关键是我闭着眼睛的时候,是仍然能够摸到石头的呀?
高月明:看(观测)并不单指眼睛,耳(听)鼻(嗅)舌(味)身(触)都是一种“看”。更为奥秘的是:眼耳鼻舌身本身也是波粒二象性的。因此,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473问:人在没有梦境的深度睡眠状态下,本心在哪里?再如,人在受头部外伤而导致昏迷时,本心又在哪里?在这两种情况下,一个人又如何才能感知到“本心”呢?
高月明:这个问题非常奥秘,如果能够获得真正理解,也就快悟道了。下面即作出说明:第一,首先,我们要问一个超越常识的问题:
474:
续高月明:本心是在大脑中,还是大脑在本心中?佛陀在《楞严经》中已经明确地给出了答案:“六根(大脑、眼耳鼻舌身意)、四大色身和山河虚空大地都是本心(真心)中物”,因此本心不在大脑中,而是“大脑在本心中”。第二,因为一切都在本心中,所以“这一切”当然包括眼耳鼻舌身意的任何感知
475:
续高月明:也即包括对清醒、睡眠与昏迷的感知。因此,本心不在清醒、睡眠和昏迷的感知中,而是“清醒、睡眠与昏迷”的感知都在本心中。第四,所以说,如果试图在睡眠中去寻找本心,或者去问睡眠、昏迷状态下“本心”那里去了,这就如同是电影中的人物问:
476:
续高月明:“当我睡着了,放映机哪里去了?当我睡着了,我怎么感知不到放映机在哪里”一样。因为对于电影中的人物来说,他的清醒、睡眠与昏迷都只是放映机放映出的一个“幻象”而已。第五、如果在所知所觉中去寻找本心,就如同是在镜子影像之中去寻找“镜子”一样。
477:
续高月明:就是说,如果认为本心在大脑中,就如佛陀所说:“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如果能够认识到“大脑在本心中”,就是“若能转物,即同如来”。第六、又,佛陀在《圆觉经》中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
478:
续高月明:因此,非常简单的说:如果你认为本心在大脑中,你就是众生的“颠倒”。如果你认识到大脑在本心中,那么你就“不颠倒”,快悟道成佛了!对于众生的颠倒,古德有一首诗可做参考:“半夜起来贼咬狗,捡个狗来打石头,从来不说颠倒话,阳沟踏在脚里头。”
479问:命运是否可以被改变?
高月明:改变思想认识则改变命运!没有固定的命运,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出他的世界。
480问:肉眼和监视器既然没有区别,都是中间监视器,那么是谁在创造?
高月明:1.真正看到世界的不是监视器,不是肉眼,更不是脑神经系统,而是“心”。生出万物的真心不在万物中,更不在脑中(脑也是万物之一物)。2.一切都是本心中物的意思就如同电脑游戏中的人物“随所到处,随生世界“一样的创造!
481:
续高月明:而“波粒二象性“证明的就是这点。我们看到波粒二象性现象就如同是电脑中游戏人物看到他的世界本质(构成世界的最小单位颗粒-光子电子等)是虚幻的,山河大地是随到随生的一样。正如佛陀在《楞严经》中说:“听嗅尝触,觉触觉知,妙德莹然,遍周法界。圆满十虚。宁有方所,循业发现“
482问: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的区别是什么?
高月明:简单清楚说:第一,力学描述的是一个物体从“一处“到另一处”的过程。以投篮来做比喻说:经典力学描述的是一个篮球会如何以抛物线的方式落入篮中。而量子力学描述的则只能是一个篮球(例如一个光子、电子)落入蓝中了,而在落入之前,
483:
续高月明:这个篮球在空间的哪里(位置)是不确定的,可以说篮球像波一样扩散在整个宇宙中。注意:这与我们是否制备出用以观测篮球的器具和实验手段没有任何关系,而是说,在本质上篮球就是无处不在的。
484:
续高月明:再从另一角度来说,经典力学描述的是一个实体粒子(篮球)从这里到那里的过程,而量子力学描述的却是一个“虚无“从这里到那里的过程(即是一个没有介质的波的移动过程)。物理学家对这个困惑一直无法理解,而如果你对这句话没有感到困惑,那么你就快悟道成佛了。
485问:为什么要理解量子力学?
高月明:量子力学帮助我们以实验和触摸到的方式去印证、修证佛学及悟道。理解量子力学越深,你就越容易理悟第一义空。佛陀因证悟第一义空而解脱生死成佛。当然量子物理学家没有悟道,因为他们没有去修证佛学。而你可以将二者融会贯通,而且很容易。这就是“量子佛学”。
486问:您说的量子力学概念内容,很多人都知道。但是知道了又有什么用?还不是文字游戏吗?
高月明:第一,至少在一千年中,每日诵读一遍《金刚经》的人何止千万,然而能够真正彻悟者却可以用手指头来数。难道金刚经也是文字游戏吗?答案当然不是。因此只是知道金刚经是不行的,要去悟解、修证金刚经,
487:
续高月明:第二,量子力学科学肯定不是文字游戏,因为人们据此不断创造着新科技事物。第三,因此,量子佛学的意义是:量子力学如同打开了一个超越时空的“虫洞”,让我们以前所未有的清楚明了而直接的科学证明方式去理悟、修证佛法真义。同时你只是简单的知道是不行的(注意:知道不等于理解)
488:
续高月明:任何事物都需要去理解,也就是,你还是需要进一步的去理解量子现象--即理解物质本质的。只有如此,你才能打开“虫洞”。这就如同,当人们理解了火药只是快速的原子化学反应以后就制造出了各种枪炮和导弹一样,
489:
续高月明:今天的量子力学中的“波粒二象性”所证实的物质的本质,一下就把锅给打漏了,你将非常容易的理解到(而不是学习知道)佛法真实实相。让“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变得非常容易理解和顿悟!
490问:首先,我以前一直做不断察觉这一动作的体验是:在一察觉的当下,大脑就像是一跳转了一下一样,然后可以做到把这一动作连起来。其次,我现在练习不断察觉的体验是:我集中注意力,在一察觉的当下,大脑自动一跳转,跳转之后会体验到清清楚楚。我不断重复这一过程,就会越来越清楚。
491:续问:这种感觉描述起来,就像是:有一种意识回转的感知一样,就是感觉意识回转到了自己的身体,最后只剩下对自己身体的清清楚楚的感知。保持这一体验大脑要比以前更用力。请问,这是不是“原来是我”的体验。这样体验下去是否是正确的?
492:
高月明:第一,所谓的“原来是我”是对清清楚楚觉知着的另一种描述。严格的说,对“原来是我”的体验是对你整个人正在活生生的活在当下体验的感知—可以说是十分鲜明清楚的自觉知。第二,如果你只是把这种清楚鲜明的自觉知限制在对身体的清清楚楚的觉知上是不正确的,
493:
续高月明:原因是,对原来是我的感受是:你正在感知着自己正在活生生的活着和活在当下的感觉,而不是对一个特定对象(如身体)的感知。要记住:对于“原来是我”的感受并不是那么难以被感知到,你只要感知着你正在活生生的活在当下就是“原来是我”。而修定之难,就难在你要想办法一直保持在对原来是我的觉知上。
494:
续高月明:第三,关于如何体验到空境,你要努力的去体验那句话:清清楚楚就是空,是越空越清楚,越清楚越空。至于说到要去清楚什么?实际,你要把清清楚楚看成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感觉”。什么过程呢?就是清清楚楚着一切妄念,但不被一切妄念所影响的过程。
495:
续高月明:第四,修定体验空境的状态和过程,不是求一个没有妄念的状态,而要努力保持在一个在清楚着妄念的状态。因此古人说的在禅修过程中对待妄念的方法才会是:“不将迎,无内外”。因此,你不要把清清楚楚放到身内或身外。
496:
续高月明:清清楚楚就像是在波粒二象性中波的特性一样,是哪里都在,哪里也都不在。意思是:清清楚楚着一切,但不住在一切上。正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第五、你要调整:你不要去关注“任何的体验,包括身体的,身外的等等,要不住在一切感知上”,你只要让自己一直在清楚着一切就好了,
497:
续高月明:至于在清楚什么不重要,关键是在清楚着,在清楚着,就是在修定着和入定着——一开始的清楚只是很浅的定而已。成功的关键在于,当某一天你已经可以让自己一直清楚着一小时(注意:一直非常关键,是不能有任何被打断的,这时就会量变引发质变)。这时就成功了。
498:续问:第一,昨天晚上我把《科学禅定》的有关内容再阅读了一下,结合老师的回复,以及实修体验。我发现我犯了一个认识上的错误,那就是:把获取空境当成了像获取一样东西(例如苹果、茶杯、轻飘飘)来看待了。
499:续问:第二,这种错误的认识会导致在修定过程中不断问这样的问题:我的察觉是否正确?什么是真正的察觉?我的察觉怎么没有获取到空境(苹果)?回顾我这几年的修定历程,向高月明询问的基本就是这样的问题,包括最近一次的。第三,实际上,空境是大脑运动过程中的体验。“过程”这个词是关键,我以前忽略了。
500:续问3:根据上面的认识,我在修定过程中,只要不断察觉,保持大脑持续运动就可以了。以保持大脑持续运动一小时,中间没有任何打断为目标。
501:
高月明:认识正确。另,我再次明确和描述一下修定过程中你应该去体验到的正确体验。首先,修定的整个过程是有寻有伺的过程。寻就寻找到空境,通过不断察觉来实现。伺就是住在空境里,以住看清楚来实现。修定的初期是寻多伺少,中期是有寻有伺,后期是寻少伺多,直至无寻唯伺。
502:
续高月明:现在假定你在修定的中期阶段,我们以5分钟为一个修定时间段,那么在5分钟内你体验到的“清清楚楚着”的体验应该是:1.时而你清楚着眼前的空间及空间中的一切,会有一种鲜明的自觉知的不断涌现,其中时而会清楚着包括听觉到的一切内容(5分钟内第1种体验清楚情况会在大部分时间内出现。
503:
续高月明:2.时而你清楚着身体中发生的任何感知觉,时而也包括对自己身体清楚着存在的整体感知。3.时而你清楚着脑中随机飘过的任何妄念和想法,以及时而你正在清楚的看着脑中的妄念。4.时而你清楚着你正在清楚着和你不断的清楚着你正在清楚着,以及你正在清楚的感知着你正在活生生的活着。
504:
续高月明:以上这四种清楚到的内容,在5分钟内也许只是出现其中的一、二种,或者四种内容不断交替出现(第1种情况是主流出现),而你不必在意会出现几种,以及它们交替出现的频率,你只要去关注着你正在清楚着就可以了。至于去清楚着什么,你唯一要做的是,你清楚到什么,那么你就去清楚着它就可以了。
505:
续高月明:用个比喻来说,这四种情况就如同是四种不同的“磨刀”手法一样,你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去用这些手法去“磨”。当磨久了,你就拥有了定力了,四种手法顿消,你也就最终会定进定境中了。
506问:关于察觉我认为:1.“体内、身体的整体的“凝固感”、整体感知整个房子的变化情况、同时对外界的感知也清清楚楚……”以及“声音、光、味道、触觉、气味、思考、肚子疼、腿抽筋、鼻子痒、呼吸、睡眠、房子、汽车、工作......”你生活中的所有一切,
507:续问:2.一个活人能够感知到的一切都是头脑中的念头,都是“相”,理论上都可以成为“观察着”的对象.3.什么叫“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禅定练习中的一个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住觉离相”,即“成为”那个觉知(也可想象成监视器)而无分别、无所住、离一切相的观察,
508:续问:4.当你有意识的区别体内或体外、整体或一点时,这时就是有分别心、有所住了,本来是要打破头脑中的概念,而现在反而用另一堆脑细胞巩固了概念。5.科学禅定d“不断察觉”练习主要是体验到“空境”以及锻炼保持在“空境”中初步的训练能力。
509:续问:5.一开始的练习重点就是要放在“察觉”这个动作上,就是用意识(知)去“看”一下你正在想什么,保持一秒一次的高频率察觉,体验察觉当下的清清楚楚,如此即可。注意:脑中不要有“应该去察觉体内还是体外?察觉一点还是整体?眼睛应该看哪?……”等等诸如此类的概念,
510:续问:6.你只要舒服的坐直,放松,全力去察觉就行了,不用管你察觉到了什么,不管是什么,都是妄念,所以你只需要去察觉、察觉、察觉。努力练习三个月,你就拥有了保持在“空境”中初步的基础能力。这时你就可以尝试着逐步将察觉的频率减少,
511:续问:7.例如,察觉一次,保持清清楚楚5秒…渐渐10秒、30秒…渐渐一分钟,这时就是一分钟的住看清楚了,如此练习即可。请问,以上理解正确吗?
高月明:正确!
512问:1.既然一切的一切都是幻象,那么佛也是幻象了?如果连佛也是幻象,并不存在曾经有人证悟和涅槃这回事吗?既然如此,佛法是幻,佛也是幻,那么是不是我去学佛、去证悟、去进入涅槃这件事情本身也都是幻象了?那么到底什么是非幻的真境界呢?
513:
续问:2.如果确实有人证悟成佛了,那么一切应该随着这个人的证悟而让所有众生都灭度了啊?怎么还会有未离苦的众生?这世界如此不圆满,到底是谁成的什么佛呢?高月明:第一,佛陀创建佛法的目的是度世人离苦得乐,获得解脱。方法是通过禅定证悟实相:认识到一切都是唯心所现的。
514:
续高月明:一切唯心所现带来的结果就是,佛与佛法、涅槃和修行本身都是虚妄的,这就是真见如来了。因此学佛的意义是,解脱一切幻象中苦的捆缚,离苦得乐的活在幻象中。第二,所谓“以指指月,指非是月”,涅槃只是佛陀为引导众生认识到实相而暂立出的法相(即名相),即佛法是手指,指向实相。
515:
续高月明:借用福尔摩斯的一句话是:“哪里缺少逻辑,哪里就有漏洞”,对于佛法的实相来说,恰恰是反过来的,是哪里是非逻辑的,哪里就是实相,佛法的非逻辑的实相是:佛法本身、学佛悟道、涅槃本身,以及证悟本身皆是一切唯心所现!因此,如果执着在进入到在一个法相上的涅槃境界,就如同是想进入到虚空中虚幻花朵中一样,是不可能的。
516:
续高月明:因此佛在经中说“无有涅槃佛,亦无佛涅槃”就是要告诉众生不要执着在这个法相上,要去理悟佛法真义:实相无相。
517:
续高月明:第三,不要去心外求法!正如《金刚经》中佛说:“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因此没有外在众生,也没有被灭度了的众生,度众生就是在度自己,一切只是修自心自性!如果你证悟到一切皆是唯心所现,你就是佛了。所谓心净则国土净,你的心圆满极乐则世界圆满极乐,而在当下就是涅槃,平常生活中就是在大定中!
518问:凡夫是否有轮回?
高月明:世界如眼前幻觉,所谓“凡夫“认为幻觉是真实的,去追求执着,活在贪欲的苦中。所谓“佛“认识到那是幻觉,因此解脱了幻觉迷惑而离苦得乐!因此凡夫菩萨佛只是法相。所谓解脱六道轮回是证悟到那是幻觉,并非实有。要想最终彻悟,关键你要去理解心外无物!则一切解脱!
519问:佛经和高月明老师反复在讲心外无物,但是这如何证明呢?灵魂是一种物质存在吗,是什么样的物质?
高月明:第一,所谓“因定而生慧”,佛法的究竟义(心外无物)要靠禅定体证。第二,今天量子力学中的波粒二象性,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直接给出了直接的证明,世界是被你的意识观察出来的。第三,佛学三法印之一是“无我”,因此在第一义空上是有本心而无灵魂,
520问:入静与入定有什么区别?
高月明:一般人们认为入定是进入到幽幽冥冥,甚至无知无觉、迷蒙不清的觉知状态,实则是由静坐、守静达到的心君泰然百体从令的状态,而佛学入定(禅定)是要先进入到制心一处、清清楚楚、灵灵明明的“觉“状态,然后由此入真正定境。对于心身健康这种定境才是真正力量!
521问:“唯心所现“出于佛经何处?
高月明:出自《楞严经》卷一以下段落:“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阿难,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名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自无体。”解释本段经文:
522:
续高月明:世界上一切事、一切理统称“一切法“或简称“诸法”。整段意思是:世界一切,包括各种事理、因果、微尘都是因心而生出来的。在这一切中,如果追究草叶缕结的根本,也有其体性的存在,即便是虚空也有其形貌,那么更何况,生出这一切万物的根本真心,又怎么能没有一个真实的存在呢
523:
续高月明:再用镜子中映现出风景万象来做比喻就是:既然存在镜中风景万象,那么就一定存在映现风景的“镜子”。因此,认识到存在一面不可见镜子的关键是:认识到风景万象是幻象性的“风景万象”。就是说,只有认识到风景万象是幻象性的,才能认识到存在一面映现幻象的不可见的“镜子”,
524:
续高月明:否则风景万象被什么所显现呢!同样道理:如果你能够认识到世界微尘都是幻象,那么你就会认识到存在一个“不可见”的,创造出和映现出这一切幻象性存在世界微尘的“真心自性”的存在,因此,见如来(本心)的方法是:见诸相非相(一切都是假象)。
525问: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是什么?
高月明:解脱!心情愉悦!体验生活!续问:老师这样说不就是“有我”了嘛?高月明:是的。认识到“无我“就是为了“有我”(解脱)的活着!即“有我“就是生命在心情愉悦、体验生活中度过!续问:老师这么一说,顿时转了很多人认为消极佛法为积极的佛法了!
526问:体验意识就是体验本心、体验空,纯化意识就是纯化本心,那么这个意识是否是眼耳鼻舌身意中的意识,或者如弗洛伊德说的意识与潜意思中的意识?
高月明:都不是。我所说的意识是让波崩溃为粒子的“意识”,即觉知本身。所谓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你说的前两种意识是“字”,我说的是“笔”。
527问:对于量子力学中的波粒二象性,在读了《科学禅定》书和博客里的相关文章还是无法深入真切的理解到,该怎么办?
高月明:记得我的一位小学老师拿着说明书去研究如何安装窗帘的一个比较复杂的滑道装置,他研究了一下午,最终也没有搞清楚,后来他把各个部件都依次的安装到窗户上,
528:
续高月明:实际的操作一翻,结果只用了5分钟就搞清楚了,然后当他再向我们说明的时候,只是现场演示了一分钟,整个装置就会让所有人明白了。在前段时间,我在北京讲了一期量子力学与生命实相的咨询会,在现场用实验仪器演示了一翻“波粒二象性“现象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实验操作的各种情况的细节。
529:
续高月明:那么现场的人,对于过去所看的相关文章和由此引发的各种疑问,就一下子融会贯通了,发现原来是这么简单回事。因此我建议你,如果有条件,可以自己去用实验仪器操作一遍(或者过后有机缘参与相关咨询),那么对于波粒二象性秘密就会很真切的理解到了。就是说,实验会让你不得不去相信。
530问:高月明,您是我造出的幻象吗?如果是,我为什么创造出您?
高月明:第一,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因此众生、佛陀、佛法以及一切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本心所现!第二,本心是让波崩溃为粒子(电子、光子,物质)的创造,然而,粒子突然被崩溃在某处出现的事件是不确定的、非局域的、概率的。
531:
续高月明:因此在量子力学中,任何物质的出现存在本质上是都是没有原因的“结果”。这就是第一义空。例如《楞严经》中清楚说明了这点,如下:“阿难白佛言:世尊,必妙觉性(本心),非因非缘。世尊云何常与比丘宣说见性具四种缘。所谓因空因明,因心因眼,是义云何(这又怎么解释呢?)?
532:
续高月明:“佛言:阿难,我说世间诸因缘相,非第一义。”简释:一切世界因缘皆是心中物的、幻象中的因缘,而本心是不依任何幻象中的因缘而有。而在第一义空中,也不能在世界因缘相上说“一切因缘幻象“是因何因缘而被本心显现创造出来的。所谓,第一义空即是不可说!
533问:如果境由心造,那么这个世界该是由无数心造出来的,至少我的心没有想到很多世纪中发生的事情,但这些事情还是存在的啊?
高月明:所谓“很多世纪中的事情“只存在于你此刻脑神经想像中,而脑神经细胞都是由波粒二象性的粒子所构成的。你看,哪里又有个永恒的“我”呢?如同蛇吞到了自己的尾巴。
534问:“本心是让波崩溃为粒子(电子光子)的创造”与“而本心不依任何幻象中的因缘而有”的这两种说法不是矛盾的吗?
高月明:不矛盾。这就像是放映机与电影中情景之间的关系一样,是不矛盾的。
535问:本心到底是什么呢?
高月明:在《楞严经》中佛说:“若见是物,则汝亦可见吾之见。若同见者,名为见吾。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之处。若见不见,自然非彼不见之相。若不见吾不见之地,自然非物,云何非汝。”
536:
续高月明:简释:你既然可以看见世间万物,而又看不见“能见本身”,那么能见本身一定不是你所见万物中的一物,就是说,能见一定是不可被见到的非物,那么这个不可见的非物不是你的本心又是谁呢!因此,一切你所看见的物皆是幻,而本心是不可见的“非幻”。非幻、非物既是不可说!
537问:当脑物质因缘聚合,脑中就形成了世界。当其受损分解,缘尽消散,脑中世界就消失了,问:是这样的吗?
高月明:你要提高一个层面来认识这个问题:所谓脑中世界只是脑神经细胞对外在物质世界的反应,然而,不但外在世界是幻象性存在的
538:
续高月明:最关键的是,感知外在物质世界的“脑物质本身”也只是外在物质世界中的“一物”。清楚说,大脑物质通过眼耳鼻舌身意感知世界,然而大脑物质反过来又只是眼耳鼻舌身意感知中的一项感知而已。因此脑物质并不是真正感知世界的本质所在,真正能感知的“心“不在外在世界和脑物质中。
539:
续高月明:以量子佛学来说,不但外在的物质世界,而且包括感知外在世界的脑物质本身都是波粒二象性的。就是说,决定波粒二象性的,不在波粒二象性的物象之中。因此,在外世界、脑物质中,你是无法找到一个真我的。理解上文,你即可非常清楚的理解佛经中以下两点关键概念:
540:
续高月明:第一,佛陀在《圆觉经》中说:“诸幻尽灭,觉心不动“以及“幻灭灭故,非幻不灭”。就是说,觉心、非幻,即真心不在物质和脑物质中,一切幻灭了,还存在一个非幻的觉性存在。脑物质中的世界是妄想境世界,真心不依脑物质的缘聚缘散而或生、或灭。
541:
续高月明:第二,理解上文也会让你理解到什么是无我,无我的意思是在妄想境中并不存在一个真我(如来),反过来说,本心不在妄想境中。那么理解到无我有什么好处呢?佛在《金刚经》中说:“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成为真菩萨即会“行于布施而不住于相”,进而度一切苦厄,福德不可思量。为什么福德不可思量?
542:
续高月明:因为真心与妄心是一体的,不能认为真心与妄心是两个不相关的东西,是妄心生于真心。所以一切世间善恶果报的根本在于你的起心动念。只有发无住布施的无量心量,才能得无住布施的无量果报!关于本心妄心的一体性,虽然是个非逻辑性问题,但是你可见简单想一下,如果外在世界是因本心而显现,
543:
续高月明:那么一切因果福祸又怎么能离开本心、妄心而存在呢?再者,从量子佛学角度来说,波粒二象性证实了世界本质的幻象性,同时,我们已经清楚的看到,电子是完全穿越,或者说不理会一切时间、空间的限制而相互联系在一起的。
544:
续高月明:所以说,恰恰是因为世界的虚幻性,就是世间一切山河大地皆是心中物性,才让因果福报得以跨越时空而得以实现!自古,能够明心见性者极为罕见,根本原因在于绝大多数人为方便说法所困惑,执虚幻为实有,于虚幻中试图去找出个真心自性。结果必定是南辕北辙,徒劳无获的(经中称为“众生颠倒”和“纵经尘劫,终不能得”)”如果真正明白你是如何创造过去的,就明白了你是如果创造未来的。记住:不是过去已经发生了而被你体验到,而是现在你创造出了过去还未发生的事情。”
545问:住看清楚是否可以看成是延长了的不断察觉?或者说,修习不断察觉时到什么程度开始去修习住看清楚的?就是说:一般来说,不断察觉的频率是一秒钟一次,那么当我在一次察觉后停留在清清楚楚中的时间,已经超过了两秒钟以上时,是否还是属于一次的不断察觉呢?进一步说,当在一次察觉后,可以体验在清清楚楚当中10秒钟,这是否还是属于一次的不断察觉呢?
高月明:第一,在一次察觉后,你能够停留在清清楚楚中的时间,会随着练习的不断深入而越来越长。例如,停留2秒钟、3秒钟、10秒钟,以至于在练习几个月后会停留10秒钟的时间。但无论停留多长时间,本质上都属于一次的不断察觉。当然,最终你会通过一次的察觉就可以入定了。
第二,以你可以开始进行”一分钟察觉法”的练习为例,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情况是:在一分钟内,为了保持你一直可以处在高度清清楚楚的境界中,你会通过不断发起“察觉“这个动作,而不断的将自己推进到高度清楚当中。比如说,你可以在一分钟清楚练习中,时而每隔1秒钟、或时而每隔2秒钟,或时而每隔5秒钟,或时而每隔10秒钟发起一个”察觉”动作—当你感觉不清楚时,随即发起察觉动作。
因此,如果从这一角度去认识一分钟住看清楚的话,可以认力是其是由较长一些的不断察觉连成线而构成的(在一次觉察后停留在清楚状态中2-10秒钟为较长的不断察觉,另,随着练习的深入,较长时间的不断察觉在一分钟住看清楚中出现的频率会越来越多)。
因此,住看清楚既可以者成是延长了的不断察觉(一次察觉),也可以看成是由较长的不断察觉连成线构成的。例如:就像流星一样,流星我们看起来是一条找,但实际上是由许多的点构成的。而住看清楚也是由许多的“不断察觉”连成线构成的。
只不过是,在你深入地练习不断察觉到很熟练的状态时,所发起的不断察觉的动作会变得越来越轻微,以至于最终融化在住看清楚的状态中了。以至于最终你对发起不断察觉的感知也不存在了。这个时候就是住看清楚的高级阶段。
注意:虽然我们可以把一分钟的住看清楚看成是一次很长的不断察觉,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在你进行一分钟住看清楚时,你是发起了多个较长的(2-10秒钟不等)不断察觉组成的一分钟住看清楚的。
546:
高月明:禅定唯一秘诀是“知幻即离,不作方便”,其他所有秘诀都只是对这一句话的重复解释。悟道的关键是见“诸相非相”(实相无相),其他所有义理都只是对此的重复理解。如何见非相?古人通过一切无我无常生灭的来认识非相。现今,则可直接以“看见”的方式,通过量子力学中波粒二象性去触摸到“非相”!《科学禅定》注重于“术”(禅定),《量子佛学》则是“道”(悟道)。量子佛学中的“科学禅定问答录”和“量子佛学问答录”二篇内容对于修证佛学来说,内容很重要!
547:
高月明:我们是什么?是砖头吗?还是什么?每一个人都是非常简单地同砖头一样,是由自然界中的原子构成的。从一个细胞到婴儿,再到此刻的你.完全是由一生中你所吃的食物构成的。我们食用的动物(猪、牛、羊)也是吃植物而长大的。所以归根结底我们是由植物中的“成分”构成的。而植物中的所有成分来自那里?很简单,来自泥土和水。那么我们来自哪里?简单的很,泥土和水。
无论你相信与否,自然界中总计有92种不同种类的原子。所以,从婴孩到花朵,从清风到落叶,从地球到星系,再到此刻你用以观察的这对眼睛.全部都是由这92种原子按照不同的比例和架构组成的。
你的“个性“就是构成你的原子的特性吗?
首先,我们看一下,原子有一个什么特性?在你体内所能找到的包括碳原子在内的30多种原子和你手上的金原子(金戒子)同月亮上,土星上,任何一个星系中所能找到的同种类的原子都彻底的、完全的一模一样,没有一丝一毫的差别。这样的原理在物理学上叫“不可分辨性原理”这一点无,论在科学的那方面都具有非常非常深刻的意义)。
就是说,假如把一个人脑中同种类的原子同一块砖头中的原子相互交换(交换的量可多可少)。那么这个人的“特性”不会有任何的变化(他还会认得母亲和能感受牙痛)。也许有人认为这样的替换是不可能的。可实际情况是:我们身体内的所有原子被替换的事情分分秒秒都在发生着。
比如,每时每刻我们身体中的每一细微之处都在流淌着血液,血液送给细胞一些原子,又带走另一些原子(基因及细胞膜也是不断地被更新着,更别说细胞内的蛋白质了)。在我们的生命中,体内的各种原子时时刻刻都在通过我们吃的食物、喝的水和呼吸的氧气,所得来的“新原子,不断地将“旧原子^替换出体外(即新陈代谢—-随着体液而流走)。按照统计学计算:一年后,你身体中98%的原子将彻底被替换掉,七年后你就成为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人。更实际来说,从今天到明天你就不完全是同一个人,甚至于从这一瞬间到下一瞬间你也变了一个人。
我们是什么?假如我们是原子,每时每刻我们就将会是不同的人(比如,你吃牛肉就成为牛了,吃苹果就成为苹果了)。可是我们感受到的一生中只有一个“我”的存在。这就是关键中的关键!
我们再来看另一个令人惊奇的科学事实我们已经非常清楚地明白,我们来自于泥土,而最终都要“尘归尘,土归土,循环再造”。按照物理学的计算,一千年之前死亡的动物和植物.经腐烂后,由大气及地壳循环的作用,每一毫克就有一个碳原子存活在现在的人体之中(这不奇怪,因为原子很小。比如,将一个水滴放大到地中海那么大,而一个水分子就象一滴水那么大)。
这一简单的计算令人感到非常非常的不可思议。譬如,你的身体之中约有10亿个碳原子曾经属于耶稣基督.或是孔子,或是释迦牟尼.或是诸葛亮。每一个人都会“奉献·给你10亿个原子(无论人们相信与否,科学事实不会因为人们的意见而改变的)。你的体内不太可能有牛顿或乾隆皇帝体内的原子,因为它们死的还不够久,原子还没来得及彻底扩散开来。
我们到底是什么?如果是原子,那么原子是波粒二象性的,决定原子存在的那个东西是不在原子中的。因此,当原子溃散之时,创造出原子存在的那个东西则是不死的,他是不在原子中的,是不生不灭的。那个东西是如来本心!
548问:我在修习”一分钟住看清楚“时,有时候老是需要将眼睛固定地去盯着一个地方,甚至是一个点,这样才感觉能让自己保持在清清楚楚的感觉上。如果不努力去盯着眼前墙壁上的一个区域或某个物品上,感觉“心”就跑了,不能保持住清清楚楚的状态。而我的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心力感觉不足或是状态不是很好的时候。
549:续问:请问,这种状况是正常的吗?怎么调整?
550:
续高月明:这种情况完全正常。不需要任何调整。实际上,在你修定过程中,你的眼神是时而看着某一个地方,时而看着空间中的某一区域或某一物品上的,这些都是正常的。只不过这种盯着“看”只是“机械性”地在看着,而不是仔细地去分别这个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的看。
551:
高月明:进化将情感固定在脑中,例如高兴、抑郁、焦虑。情感是否被触发,源自一开始你是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的——你的脑如何解释这个世界。如果一开始认识是错误的,所有新认识都将建立在错误之上。如果没有外在力量强力介入,你将很难“自拔”出来。以是因缘,今起将写《治愈心理疾病》一书。
552问:今天突然顿悟到平时一个错误的做法,就是以往修习“一分钟住看清楚”时,总是觉得如果眼睛盯着固定的物体看的话就会“陷入”妄想境。在我整个禅修过程,总是处于眼睛到底是“看,还是不去看”的纠结中。
553:
续:而今天领悟到的正确做法是,我虽然去一直看着物体,但是内心去保持着清清楚楚的状态,没有被我所看到的东西所带走。这就是要保持清楚的过程,也就是修定的过程。禅修的时候你可以去看,可以去听,但是没有被色、声、香、味、触、法所带走。这也和老师在《量子佛学》中写到的:
554:
续:一直“你清楚到什么,那么你就去清楚着就可以了”,这些都是不同的“磨刀”手法,“当磨久了,你就拥有了定力了,这时四种手法顿消,你就最终定进定境中了。”请问老师,我以上理解正确吗?高月明:正确!记住:清清楚楚着一切,但不被一切所影响,不被一切所流转,心意不着在一切上!高月明:修习禅定能够感受到,就像是你抓住了滑溜溜的泥鳅一样,说明已经“把握住”了禅定境界,而且正在切实有效地前进着!能够去“吃力”是一种对定力能力的体现!在禅定定力不断增强前进中,吃力与游刃有余会不断交替出现!吃力是进入下一阶段游刃有余的梯档!整个修习禅定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爬梯子的不断蹬级而上的过程!
555:
高月明:修定的秘诀是:不是外在世界存在了,然后我去清楚了它;而是我去清楚了,然后外在世界存在了。
556问:为了能够观想出来水晶球,一开始是否需要放几个真的水晶球在眼前去观想着进行数呼吸,以便加强对水晶影像的印象?
高月明:完全不需要放这样做。记住:我在当年根本就没有每天看着水晶球去数呼吸。从另外角度说,我从来就没有在墙壁上观想出来过水晶球。水晶球只是一个假设出来的“东西”。是“假设“在墙壁上有5个水崩球而已。如果真弄出个水晶球去观想,反而“障碍”住了自己。因为根本就不需要你观想出来一个”真”的水晶球,而是需要的是你用“假设“出来的水晶球的数目去数呼吸。什么叫做“意数呼吸”呢?就是,不是用数字去数呼吸,而是用假设眼前有1–5个水晶球的意像去数呼吸。
注意:意像不重要,重要的是数目,而意像只要有那么个"意思”就行了。因此水晶球真不真切的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直用假设出来的"东西“去数呼吸。
557问:近日十分焦虑、抑郁,心经常感到很累、很恐惧,该怎么办?
高月明:心即是一切,一切即是心。如果心垮了,一个人就会感受到生活中的各种困苦,心会很痛苦,每延续一秒钟的沮丧焦虑的存在,你的身体免疫系统都会即时地被每一秒钟所释放的皮质醇等激素侵蚀伤害着,你的身体也许只是在一夜之间就会垮掉,开始感染各种疾病(长期生活在焦虑恐惧中,就容易引发癌症),以至会感受到生无乐趣可言。
如何让心变得自由、快乐和永无所惧呢?有求皆苦。这里说的有求是指贪欲妄求。一个人只有行善才会给自己带来快乐。只有行善才会给自己安宁。只有行善才会给自己带来对生活的信心、带来智慧、带来勇气、带来希望。所以,以无求的方式,即以不住相布施的方式——只行善而不求问回报的方式生活着,就是极乐世界!由此,你才会有心,有心才会拥有一切。有你才有一切,不要为了一切(如物质金钱等等)而把“你”给损失了。所以,要有智慧、希望、勇气,保护好你的像玻璃杯一样容易被击碎的“心”和容易被伤害到的身体,体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世界。平安健康是生命的第一义。其他的都是不值一提的。
多读几遍,不断深入理解和反省以上的内容,这些健康的暗示内容就会成为良性的好的潜意识。健康的良性的潜意识,会帮助你荡除一切阴霾,保护你的心理和身体的健康。一个人只有符合道德的方式活着,才能活出生命的真正意义。
558:
高月明:修定秘诀:保持觉知着而不是保持觉知到的内容;保持清楚着而不是保持清楚到的内容。一开始保持清楚的方法是:努力去保持我清楚着我正在清楚着。然后再努力去保持我一直清楚着。记住:清楚着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妄念。
559:
同学问:对于“生命的共同体”,我理解是一个共同的东西(假设他是个东西,我深信,它是无相的),不管你我他它。那么对于没有生命的它,又该如何理解呢?比如高山、河流、树木等等。高月明:你还在执着于心外有物。如果单独拿出“生命的共同体”这个词,容易产生误解,用本体最好,而本体只有一个,就是你自己!
560:
高月明:高山没有本体,他没有本体。高山和他的本体是你。同学答:有点明白了,外在的一切都是我创造出来的。《楞严经》上有说。
561:
高月明:“真我”通过创造的“假我”在体验着一切!所以“假我”体验到的,是“真我”创造的。不去分别一个“真我”一个“假我”就是真假一体。一去分别就是在“假中求假”,永远无法自见本性,迷失在假里!
562:
高月明:心身一体,心身交融,心即神经系统控制一切生命机能,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入定中就是一种通透直达、明了一切的体验!
563问:最高质量的住看清楚是什么?我瞬间达到的没有丝毫妄念,算不算最高质量的住看清楚。高月明:你可以把这个瞬间理解成是最高质量的住看清楚。
564问:最高力量的察觉能力是什么样的?能做一下描述吗?举例做一下简单的描述。比如我记得您说过,您能察觉到心脏的跳动所带来的衣服的轻微的颤动,或者对主观思维波动的察觉,这种察觉水平的判断有没有个参照物?或者我们自己主观上立一个参照物?
高月明:不需要立任何参照物,任何参照都是妄生分别,最高力量的察觉力就是可以让自己的心保持犹如通透、清亮无尘的镜子,要向这个方向努力!
565问:所谓比较高质量的住看清楚是指一直没有脱离清楚,但偶尔还有细微的念头一闪而过?
高月明:可以这么理解。我比较喜欢“坐起”这个词,当然这只是我个人对这个词的解释。坐起,就是从座位上站起来,意思是没有借口,即刻行动,马上执行!任何语言和说词都无任何意义,犹如空花求空果,只有即刻执行修定和入定,才是真正力量的存在和价值。对于生活中遇到的困境也是一样,面对任何困难,永远没有绝境,一切外在现象,任何的情感体验,无非都只是一个心的事情,一切无非一心而已。山川树木不会动,只有你的心会动,外在人和事如同是无声的静态,只有你的心会动。就像梦醒时,一切都荡然无存一样,心力强大,则一切无所畏惧!遇到任何困境都要“坐起”,马上行动,突破阴霾,一骑绝尘!
566问:如何定义入定和修定。
同学1问:有同学说在禅定中的体验是“此时意识已经十分纯粹,具体可感,好像触手可及。体感轻灵温热,若有若无”,我认为如果定义这样的体验是入定的话,我其实每坐都入定了,不过我个人认为的那个入定,就是老师说的,上坐之后坐到一定时间后的,“等着”入定。我认为这位同学说的这个入定并不纯粹。
同学2答:这段内容,只是我个人修定的体验描述,禅定中的种种境界因人而异。我对禅定的理解是:入定是主动地进入到清清楚楚中,我们其实每坐都会进入,只是开始时时间延续很短,定境尚浅,意识不纯粹。所以我们修定就是努力延长这个清清楚楚。每个人都有惰性,当我们发现我们被动等待,不能主动发起察觉时,我们应该提起心力,全力以赴完成目标,比如1分钟住看清楚。
高月明:首先,要定义什么是入定和修定。体验在清楚中就是体验在定境中,随着练习,心力逐渐增强,体验清楚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并且体验在清楚中的时间会越来越长。这时就会体验到种种禅悦法喜、种种由于主动意识深度清楚而产生的身体极度放松下的舒服愉悦。这样的体验是修定过程中的“风景”,不能称为真正的“入定”,只能说是在修定中。对入定深度和力量的衡量不以任何体验描述为标准,只以能够体验在高度清楚灵明中的时间长度为标准。例如1分钟、10分钟、30分钟等。连续体验60分钟即体证实相,这时是真正的“入定”。
同学3:我练习两年时间了,现在还不知道空境是什么感觉呢!
同学4:你说你没有体验过空境的感觉,这是因为你的定力还不够。在看不到希望的时候,我们也要沿着正确的方向努力。终有一天,小苗会长成参天大树的。我就是从一开始的蠕动,到后来的艰难跋涉,再到现在的奔跑。
高月明:实际上同学3对什么是空境体验还不清楚明了。所谓对空境的体验就是对清清楚楚的体验。对于最初空境体验的定义是,凡是你体验在对自己和周围环境十分清楚的自觉知状态都可以称为你体验在定境中、空境中。随着不断努力练习,你体验在清清楚楚中的时间会越来越长、纯净度会越来越清澈,空境体验也越来越清楚明了。
567:
高月明:无论是抑郁、焦虑或者是任何负面情感,本质上都是心的一种自我折磨!努力禅定则可以突破一切自我捆绑,体验心的无限自由!用一个月装修你的房子,你脑中有关装修的脑区域会变大,每天修定1小时,全力进行一个月,你脑中的有关制心一处的脑区域也将变得更大和更加强壮!
568:
高月明:清清楚楚就是空,越清楚越空,越空越清楚!无论穷富、无论悲伤或者高兴,一切都只是一个过程,而哪里又可以停住一个过程呢,因此一切本来解脱,一切本空,一切本来就不存在!
569:
高月明:我们即回不到过去,也无法活在未来,只有当下我们可以触摸到人和事情对我们才是有意义的,一天中大多数时间,我们几乎都是处在幻想和白日梦之中度过!禅定可以让我们非常清楚地明了一切,自在地活着!
570:
高月明:在波粒二象性实验中,在承载信息的信封没有被打开之前,一切的结果都是不确定的,这同样适用于还没有被你看到的一份医学检查结果、一份合同。你认为已经发生的事件,实际上在被你明确意识到之前,它是没有发生的。也就是历史没有发生,是你逆时间创造出了历史!一切的结果来源于我们现在的意识觉知选择!例如,不是球赛已经开场,然后我们去看了球赛,而是我们去看了,所以球赛存在了!从你内心中真正相信因果,相信因与果同时发生,行一切善,就是真正的解脱!
571问:既然一切都是被意识观察出来的因果发生,一切都如同是薛定谔的猫,在观察的当下才确定了存在,那么我行一切善,相信会得善报、会一直健康,平时不需要去医院体检吗?
高月明:
1.这就如同是梦境,梦境中的事物都会按照梦境中的规律存在,所以生病了一定要去医院,平时要积极体检身体,保证健康。
2.但是梦境的本质却是“一切都是被你梦到的”,所以世界的本质是虚幻的,是被你的意识观察出来的,是突破时空因果存在的。
3.究竟来说,究竟智慧、无上正等正觉是:“如果分别外在世界和他人是否是有因果的,这不是实相。”实相是:“一切都是你的心生幻象。”所以悟道的结果是,外在没有他人以及他人的因果,只有你的因果,你的起心动念就是一切因果。因此你应该这样做:对于健康,如果生病了,积极去医院治疗,积极体检,保护健康。相信世界是虚幻的,一切都是你心生的因果、行一切善而不去追问因果是如何发生的是实相义(时间是幻象,所以突破时空存在的因果律不可被追问,相信而不分别就是究竟第一义),这是正知正见。
572:
高月明: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心的力量无限,一切唯心!以前人们对于什么是禅定,如何禅定,如何入定,不清楚、不明确,往往执迷在一些虚妄境界中。现在我们把禅定的秘诀清楚化、明确化、量化、标准化,这样一步步抓住方法,不断努力,就会入定!
573:
高月明:
禅定的量化标准分三步完成。
第一步,意数呼吸。具体方法:以观想出的水晶球数呼吸,数成功10次呼吸为一组(随呼吸依次出现5个水晶球,并随呼吸5个水晶球依次消失,这样合计数完10次呼吸为一组)。一组的成功标准:“能够不被妄念拉走而能够一直清楚地数完10次。凡是中间产生妄念并被妄念带走,造成清楚的断,都不算作成功,必须重新来。”无论练习多长时间,以总计完成一万组,为第一步完成。
第二步,一分钟察觉法。具体方法:通过“不断察觉”的方法,让自己在一分钟内一直处于清清楚楚着一切而不被一切所影响的意识清楚状态。凡是在一分钟过程中,有被妄念打断,都不算作成功,必须重新来。以完成一分钟清清清楚楚的体验为一个空境体验单位。无论练习多长时间,以总计完成一万分钟,为第二步完成。
第三步,住看清楚。在“越空越清楚,越清楚越空”的机制驱动下,由1分钟察觉法,逐步过度到2分钟察觉法、5分钟察觉法、10分钟察觉法、30分钟察觉法,直至能够完成60分钟一直处在清清楚楚的空境意识中。在60分钟的纯意识清楚中,随着量变引发质变,最终体证到实相,为第三步完成。
574问:我在禅定时是先放松身体,然后观心处于什么状态或者随息(观出入息),然而慢慢的就会进入一种清楚状态(我认为应该叫做一念或者正念),就那一念保持着,有多久算多久。但是从来都没有去关注时间或者有几个几分钟的住看清楚。总之,能坐多久就算多久,偶尔半小时、偶尔几分钟就过去了。我在想,如果有那个计数“一分钟察觉法”,或记录几分钟住看清楚的话,那不是又多了一个挂碍吗?
高月明:你对什么是入定还不是特别清楚明确,入定不是简单的去体验一种无念状态,而是通过制心一处,最终让心处于清清楚楚、清明清净的不生妄念的状态。如果没有训练自己获得制心一处的能力,试图体验任何的无念状态都不是入定,这只能说是一种安静的心静状态,这与真正的入定无关。所以,只有能够制心一处才可以入定。如果只是让自己的心处于一种你称为的一念或者你说的正念状态,这样做是没有力量的。而且如果用这样的方法训练入定,对于修习入定心力的效率很低。”一分钟察觉法”是非常有效和有力量的训练入定能力的方法,不能把方法中停留在那个计数的时间称为挂碍。
另外,强调一下,一般没有经过系统严格训练禅定的人,因为心力不足,很难长时间、高质量地保持在清楚的正念中。对于你所说的你所处的那个“正念”,实际上不是真正的定境体验,在你所说的那种状态中,甚至连细微的念头可能都察觉不到,所以必须通过一分钟察觉法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练习。
575:
同学1:现在盘这个腿都有问题了,禅坐不到半小时就酸得不敢再坐下去。
同学2:打坐需要双盘达到两个小时以上身体不酸痛,才是正式开始修行禅定的基础,正式开始修行之前的打坐都是在调身,打坐腿部酸疼说明身体有隐患,坐的时间久了也可以突破。这需要3-5年的过程。但最好配合小活动量的运动(可以慢跑或者大礼拜)和腹部呼吸,这样突破的速度会快一些。
高月明:同学2需要清楚理解禅定时盘腿的作用。用个比喻来说,有人向林丹学习打羽毛球,林丹告诉他了如何握拍,如何调整站姿,以及相关的击球技巧,结果对方用了很多年先练习如何握拍和如何调整姿势,对此林丹也很无奈!不能说不需要握拍和站姿,而是说左手握拍、右手握拍都可以,关键是握住球拍,以及努力练习击球的速度、技巧和体能才是取胜的关键。同样,修定的关键是努力练习制心一处。即便入定20%的程度,身体感觉都若有若无了,还有什么姿势可言呢!当然,站立禅定是不行的,只要是坐着,找到一个稳定舒适的坐姿即可!禅定时不一定非得要盘腿,可以坐在椅子上。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坐姿,在禅定的过程中如果感到腿部有酸痛,一定要适时调整一下。也就是说,你只要找到一种可以让你稳定舒服地坐上1小时而没有特别的腿部和腰部不舒服的姿势即可(而不是浪费几年时间去练习如何盘腿而腿部不再酸痛)。打坐时腿部酸痛并不能说明身体存在什么隐患,酸痛完全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不要执着在形式上,学佛是要证悟实相,获得究竟智慧而不是去体验虚妄的神秘体验。禅定是要制心一处、体证实相,而不是要保持在一种幽冥安静的心理状态中。
576问:对“保持意识清楚力量”的定义:问:我对“保持意识清楚力量”这句话很难理解、很难体会,我不知道如何保持这个清楚的意识觉知。另外,还是不太理解怎样“住看清楚”?一分钟察觉法与一分钟住看清楚法有什么区别?
高月明:
1.什么叫做保持意识清楚力量?
我们从“什么是意识,意识清楚,清楚的力量,如何保持这个清楚的意识觉知”逐步来理解。
什么是意识?意识就是对此刻你的意识觉知。什么叫做意识觉知?就是我清楚着“我在清楚着”,我清清楚楚地在“知道着”。或者说,你感知一下你在活着吗?你会觉知到你有一个很清楚的“自我意识”的存在,你明确的知道着自己在活着而不是死去。或者说,你反观一下自己“你是谁呢”?你肯定不是别人,你明确的感知到有一个活生生的、你自己的这种鲜明的意识存在。
什么是意识清楚?
就是我们对自己的感知很清楚、很灵明,那么这就是意识清楚。比如说,我觉知到在当下我很活生生地活着,我们当下感知到很清楚,对于自我的觉知,对自我存在的意识非常清楚。
什么叫做清楚的力量?
就是我能够把这种对自我意识的觉知体验,一直保持很长时间。实际上持续的能够保持会很难,要一步步的练习。例如,你保持了20秒钟、30秒钟,你会很用力量的去保持它。如果你有能力保持一分钟,那么你就有了保持一分钟的力量。所以什么是保持意识清楚力量?就是对自我意识清楚觉知的一直保持。
如何保持这个清楚的意识觉知?
你说不知道如何保持这个清楚的意识觉知,甚至不知道什么叫做意识清楚。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有人“咣”地给了你一个耳光,当时你是什么状态?很愤怒,是吧?或者说被吓到了,突然意识很清楚,对自我的感知非常清楚,对当下的一切都清楚,对于自己的感知特别清楚,这个就叫做意识清楚。因为当下的那一刻,一切皆空,所以称“当下一刻”为空境体验,或者叫它为定境体验。你把这个“特别清楚”保持20秒钟、30秒钟,你保持的时间越长,你需要的力量就越大。你能够保持的时间越长,你定力就越强,你入定的深度就越深。
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意识。为什么说一个人是有意识的?假设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一下子蒙了,晕倒了,他一下子就无意识了。什么叫做无意识?就是他没有了对意识的觉知能力,这就叫做无意识。什么叫做有意识?比如说,一个人从睡眠当中清醒过来,他是有意识的了。就是他有了对自我觉知的能力,我们称之为他有意识。因此,理解“有意识”要从这一点去理解,就是有对自我清楚、对自我存在的、明确的、十分清楚的觉知体验,这就叫做意识。一直保持这种意识体验叫做意识清楚的力量。对意识的体验就是对自我存在清楚的觉知,这样说就很容易理解了。
你要保持这种对自我意识清楚的觉知,保存的时间越长,那么所需要的心的力量就越大。保持一分钟,就叫做一分钟察觉法(也叫做一分钟住看清楚)。能保持10分钟,那就很有力量了,需要练习很长时间,甚至几年时间。能保持十分钟心的力量就很大了,大家努力的方向也是要去保持10分钟、30分钟,直至60分钟。当然,练习的时候要先从一分钟开始保持,然后是保持2分钟、5分钟。只有在这样保持意识清楚的情况下,你才会真切的觉知到你这个活生生的生命意识的存在(是意识创造出了世界一切所有),一切都是唯心所现的。
2.怎么理解住看清楚?
住看清楚就这样的:好像是我们住在一个地方,清楚着眼前的一切。住看清楚这个“住”出自《圆觉经》“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为什么是“住妄想境”?因为我们意识之中时时刻刻都呈现着念头,时时刻刻大脑之中都产生各种念头、各种想法,就像流水一样,没有一刻停止。那么在这妄想境界当中,我们能够清楚着一切妄念、清楚着一切流过意识的觉知体验,这就叫做“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也就是住在一切妄想境界当中、一切想法当中,我们不受任何影响,不去分别它,不去了知它,能够清清楚楚着这一切的觉知体验,清楚着一切妄念的来来去去。我们只要能够清楚着这个“当下”,就叫做住看清楚。
住看清楚,就好像是住在一个地方,清楚着一切,这样解释就很简单了。比如说,我们住在这里,住在哪里呢?我们打坐、禅定,这时看着眼前的空间、听着声音,看着自己大脑在想什么,是吧!这时当下很清楚。那么保持一秒钟就是一秒钟的住看清楚,保持10秒钟就是10秒钟的住看清楚,保持一分钟就是一分钟的住看清楚。
住看清楚就是“看”,清清楚楚着一切。我们用什么看?看就是意识,就是用意识去看这个世界,用意识去体验这个世界,是意识显现出了这个世界,所以住看清楚表达的意思就是对一切清清楚楚。
3.一分钟察觉法与一分钟住看清楚法有什么区别?
一分钟察觉法就是在一分钟内,我们通过不断察觉让自己一直处在清清楚楚当中。随着练习,你可以让自己在一分钟内一直保持清楚着一切而不被一切所影响就叫做一分钟住看清楚法。所以一分钟察觉法与一分钟住看清楚法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根据练习阶段,随机起个名字而已。
另外,你也可以这样理解二者的关系:不断察觉就好像是一个拐棍,在我们没有心力的情况下帮助我们“站在清楚中”。随着心力的提高,我们扔掉拐棍也能一直站在清楚中、住在清楚中。所以,一分钟察觉法是基础阶段的修定方法,一分钟住看清楚是修定要达到的初级目标。能够按照标准成功地做到一分钟住看清楚,再以此作为基础,向2分钟,5分钟,10分钟乃至30分钟住看清楚迈进,直至达到六十分钟住看清楚,就证入了实相。
577:
高月明:努力保持清楚是修定的关键!一分钟、一分钟,努力去做!禅定结束后你会体验到无比舒爽、心身解脱!
578:
高月明:很多事情都是一样,如同扔石头,不能一掷而及至远,必须渐掷渐远!修习禅定最初就是以30分钟为一个节点,然后逐步增加时间!这样效率最高!一切世间法莫高于佛法,一切世间道莫高于佛道!不可陷于戏论名相,努力禅定则可以证悟实相,得大智慧、大自在!
579问:《华严经》中说“无生忍者,不见有少法生”是什么意思?
高月明:无生忍者也叫做无生法忍。忍在古文中是相信的意思。”无生”就是没有实有的生出。比如说,虚空中的幻华,是因为眼病而存在,在虚空中并不真实存在,所以幻华在虚空中没有真实的生出和灭失,幻华生灭是在你的心中生出来的幻觉。
同样,如同幻华一样,一切法,包括一切佛法以及生命本身、一切世界所有都不是真实存在的,即便是时间与空间也都是假象,一切都在你心中的“模拟呈现”。
不见就是不执着、不认为。少法就是一丝一毫的、一丁点的佛法。”生”意思是“生出”对少法的执着。
整句话的意思,相信一切法都不实有的人,在心中不执着于哪怕是一丝一毫、一丁点法的生出。即便是释迦牟尼佛和佛法也是幻象,一切都不执着,一切法都是虚幻的。
580:
高月明:无论你阅读了多少经典,其实什么都没有发生!禅定可以让你真正体验到生命的意义,体证到世界存在的究竟,体验到无法言语的自在和愉悦。
581:
高月明:对于禅定,必须严格的要求自己,才有可能逐步前进!我们修的不是“定”,修的是信心和决心,拥有了信心和决心,就一定会入定!
582:
高月明:一切心的体验都只是心对外部世界的理解和分别,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本质上都本无所有,本质上都是空的。心力强大、精神强大,则可以战胜一切困难,一切本质解脱。一切无非一心而已。
583:
高月明: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以及我的回答,多是根据个人的问题进行的随机回答。因为个人表述的境界多是主观体验,所以不可执迷在种种的文字表述的境界上。对于修习禅定,一切以获得心力,制心一处在空境中为目标。语言文字表述有限且无法尽表其意,一切以个人努力实践禅定为准则。不要被文字表述框住,要灵通,努力练习制心一处,就是唯一的修定秘诀。
584:
高月明:在小睡一会再禅定,可以事半功倍,禅定不是打疲劳战,而是十分清醒状态下的全力以赴!最有力量的就是一切唯心之事!一切都可以归结为一切唯心!
585:
高月明: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以禅定体证到一切唯心所现就是佛法的究竟!
586:
高月明:把每天禅定60分钟,当成一种生活方式进行,养成这种生活方式,会给你的一生带来心灵的沉静、安宁和喜乐。
587:
高月明:保持清清楚楚也可以描述为是一种保持高度时时警醒的过程!全力禅定,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588:
高月明:同学1:如果单独的察觉有时会让自己昏昏欲睡,这时你可以试试用“观”。有时候我们有了观的能力了,却因为没有尝试而不自知。观的过程心是活的,观察者的状态,你可以去发现自己是被什么带走的,这样的心是活泼有生气的,不易被昏沉带走。
同学2问:观不也是察觉吗?
同学1回答:是的。稍有不同,就看自己适用什么词。
高月明:同学1的实践没有偏离修定方向。比喻:如同骑自行车,没有一定之规,关键是要在轻度摇晃中一直骑在自行车上。同样道理,或者用观,或者用察觉,你都可以理解成是一种主观体验,因此不可过度分别这个用词。无论用那个词,重要的要让自己处在十分清楚的意识中就是正确的。当然,克服昏沉的秘诀不是用观或者用察觉,而是“全力努力”。
589:
高月明:修定的关键是抓住一次察觉之后所体验到的“我十分清楚地知道着”,然后尽全力一直保持一分钟!
590:
高月明:波粒二象性不是一种思考出的理论,而是人们观察到的证实的现象。这个现象无可辩驳地证实了世界存在的超越一切想象的本质!
591:
高月明:没有外在实在,一切都是“脑中”自我想象,所谓脑也不是一种真实存在!
592问:如何理解真心?
高月明:“真心”不是所思所想,也不是能思能想,真心只是借用所谓的妄心而表示的一个名字、一个相。说真心这个名相,所表达的意思是,一切皆幻,存在一个生出一切皆幻的“本体”。所以,说真心的“心”不是说真心具有妄心的某些特性。真心什么都不是,又什么都是它!
593:
高月明:说“众生都是佛、人人都是佛”,是相对来说的,即相对于你来说的。如果获得了究竟智慧,那么就悟到一起都是你所创造出来的,此时也就没有了成佛或者不成佛!一切皆幻,你就是真!
594:
高月明:时空是幻象,因果可以逆时间创造,所以当下的善恶选择可以改变任何因果,当下的一切体验也即是一切因果的呈现!真心即妄心,真妄不二,所以要时时警畏自己的起心动念,因为你就是它!
595:
高月明:一切佛法无非是破我相、破法相。破我相则能解脱生死—我体是虚妄的,则无实有的生死。破法相则能解脱法缚—通达一切法的本质都是心生的分别!
596:
高月明:今天有同学提出一个问题:如何改变命运?第一义、究竟实相是这样的:如何突破命运之墙?意识到,即为改变!用一个平常生活事件来说,如果你意识到前面有一道沟,你就会绕着走。如果你没有意识到,你就会掉沟里。同理,从实相上也是这样的,你相信一切由意识所显现,那么你去意识到你要改变的事物,能够做出违背自己“习惯性”的行为,是突破命运的关键。所有的未来都是“不确定”的,一切都是在你意识到的情况下,瞬间改变!你去意识到,就会改变。意识的力量无限,一切都是意识所创造!
597问:如何理解“无梦无想时主人公何在”?
高月明:这个很好理解。一般众生认为本心在身体中,所以才问在没有知觉体验时,在身体中的本心又处于什么状态,这是众生的颠倒认识(认为心在身体中就是颠倒)。而相对于颠倒来说,就是正知正见、无上正等正觉(认识到身体在心中就是佛):六根觉知以及身体都在本心中生灭。就是说,有梦有想、以及所谓的无梦无想(例如你去猜测存在一个无梦无想的状态,其猜测分别本身就是一种觉知体验),根本上都在六根觉知中的“觉知分别体验”,而一切觉知体验都是心生幻象。所以若问“无梦无想时主人公何在”就像是问,眼睛看到了一个幻影,那么在幻影灭掉后,眼睛是否也跟着灭了呢,眼睛又在哪里?所以这个问题“没有答案”就是答案,悟了就是答案!
598:问:我一直没有明白一个问题,高月明比喻说,世间一切万事万物都如同是镜中物,而自己(本心)就像是镜子,物像中没有一个镜子,所以是“诸法无我”的,这个我理解了。但是又说我即是宇宙、我即是一切的存在、我即是万事万物,这个我一直不明白。
高月明:这是认识角度的问题。比如说,梦境中不存在做梦者,而梦境中的假我和一切宇宙山河大地都离不开做梦者而存在,一切都生于做梦者,所以从这一角度说,做梦者即是一切的存在,一切即是做梦者。同样,宇宙世界生于意识中,没有任何一个物像离开意识而单独存在,所以意识即是一切万物,万物即是意识本身!
599问:什么是心力?问:关于《科学禅定》中提到的“心力”,随着我们练习制心一处,确实有一种可以度量的能力在增进,可以用清清楚楚的水晶球的次数,以及清清楚楚保持意识觉知的时间长度来比较精确地进行度量,而这个心力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我想不明白,又好像根本就不需要去搞明白,只需要不断积累量变引发质变即可。但我想,如果搞明白了,是不是可以更科学高效地训练呢!所以一直比较纠结这个问题。如果简单地认为它本质上是在训练“脑部肌肉”的一种能力,我感到比较困惑。为什么呢?一方面大脑因意识而有,梦中那个大脑的能力难道就是心力?另一方面,本心本自具足怎么会有可修之力呢?我曾经认为:“心力应该是一个手指,指向的是非常广泛的可以倾向于觉醒的意识觉知能力的各种元素。就像地心引力可以让物体下落,心力可以让意识走向觉醒。这种制心一处清清楚楚的意识觉知能力,本质是可以让人变好的一些底层基础的一种体现。比如心的纯净程度、正知正见、心安理得、身心放松的能力、身心健康自在的程度等”。那么从究竟实相上讲,这个“心力”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高月明:今天你提出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就要用比喻来说明这个事情。为了比喻更加贴近实际,所以要“创造”出一些词语。所以下面的比喻只是比喻,大家尽可能的理解。

如同你在梦境中,猛劲的奔跑,那么这里的心力是做梦者的“心力”。而做梦者将梦境创造出来的能力(本质的创造力),或者说心力,是没有所谓的大小区别的,但是在梦境中,却有了心力的大小。
同样,意识创造出世界的力量(本质创造力),没有大小多少之量度,而在知觉体验中,却有了这个“心力”的大小度量。然而,做梦者即是体验梦境者,二者是一个心。所以,所谓的心力大小,是意识“聚焦”力量的大小。就像是太阳光本身没有大小,但是放大镜却可以将阳光聚焦,突现出超常的力量。我们把大脑比喻成放大镜,而把意识比喻成阳光。所以心力本质上是一种幻力,是以幻修幻的力量。不分别就是创造幻境的本心,一分别就是幻境中的幻力。心力聚则制心一处,清清楚楚,精真元明。心力散则昏沉散乱。
当然,脑部并不具有肌肉,用脑部肌肉这个词的要说明的是,训练聚焦意识的力量就像是训练肌肉举哑铃一样,意识力(聚焦意识力)是可以被训练的。
以上对于本心与妄心的心力可以这样去理解。但是,注意,在修习禅定上,在努力保持空境的体验上,不要想着你是在努力聚焦意识(这样操作会没有抓手,无法把握,有吃力的感觉),而是要从你是在“纯化意识”的角度认识它。这就好像是,你不需要去空妄念,妄念都是生灭的,妄念是不空而自空的,你只要努力保持清清楚楚的空境体验即可。一切本来就是空的。同样,纯化意识的意思是,意识本心本来就在、本来就清楚、本来就清净,只是生灭的妄念模糊了它,我们只是让它更清楚、更纯净!持续地保持清清楚楚就是在澄清妄念、在纯化意识。
备注:我发在群里的问题:基本按照整理的越清楚、简单、明确为标准。
600:
高月明:如果有轮回,就还有生死,有生死就不是真正的解脱。只有实相了义才是彻底的、究竟解脱。实相是无上正等正觉,是正知正见,是颠扑不破的无上智慧,可以带给你无限的愉悦和内心的绝对的解脱快乐!任何的修法,无非修的是相信实相的心,修行的是相信究竟义因果的信念!
601问:对于我来说,是不是那位已经去世的六祖惠能和过去的忧愁、曾经的喜悦,在乎的人、不在乎的人,贫穷的时候,拥有的财富都是我的梦中事,这一切都是一样的?
高月明:是的,一切本来就什么都没有,一切本空!
602问:如何理解因果?
高月明:1.从弘法角度讲,如果你能让人相信因果,这种方便说法就会让人止恶扬善,这样的“法”就是好的,是善法。正所谓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2.从第一义实相究竟来讲,外在他人以及他人的任何因果事件都如同是你的“梦境”,你的梦境就是你的因果。因为他人都是你的梦中现象,所以没有他人的因果,只有你的因果。而且你的一切因果事件在时间与空间中(从幼年到老年)同时发生!没有时间,没有空间,你就是一切的本质存在!
603问:我最近修定有点用不上劲儿,我调整了一下方法。我看着眼前视觉呈现的画面,然后做快速的刷新,澄清我的视觉画面,但我并没有去分别眼前看到的任何东西是什么。我只是不断地去澄清视觉画面,我感觉这样做,心能使上劲,不知道这样做正确吗?
高月明:每个人的理解和体验会有差异,对于你来说,只要能够让你能够不断体验在清清楚楚的空境中,你这样做就是正确的!
604问:我的禅定心得是否正确?1.数水晶球时,完全没有必要在意水晶球的排列是否整齐,或者任何有关外在形状和颜色方面的特征。我们数水晶的目的是让我们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觉知,他是用来衡量我们是否具备一个标准的心力基础。在数水晶球的过程中,你只要始终清楚水晶球随呼吸变化而增加或减少,并且始终清楚着你发起一个创造出,或者消灭水晶球的念头;或者清楚其他念头的来来去去而不被拉走即可。2.随着心力的增强,你会发现在数水晶球的过程中,每一个细微的起心动念都会被察觉。有了这种对清楚的理解以后,我们就努力抓住这种清楚的“感觉”并尽全力去延长,这就是练习禅定的核心。
高月明:理解正确
605问:我在练习禅定时感觉呼吸越来越弱,快要停止了,请问入定后会出现呼吸停止,也就是止息吗?
高月明:首先,“止息”的意思是指在通过关注呼吸的方法训练心力时,在心获得止心一处的能力时,对这种能力的表述。止息就是将心止在呼吸上。比如《六妙门》说的“一数、二随、三止”中的三止是心获得止力的意思,而不是说呼吸停止了。一个人在练习禅定时,身体是处于静态休息的,所以呼吸的频率一定是比较低的,也会出现好似对呼吸的感知若存若亡的现象,但是不会停止,当然你也不要去追求停止的状态,这是没有意义的。这就像是心跳一样,你在休息的时候,心跳一定是比较慢的,但不会停止。所以呼吸的频率,或快或慢,随其自然就可以了。
606问:1.一定要逐个观出5个球,然后逐个消失吗?我是一次数15个,5个一排,叠加3层,数完15个一次性让球全消失,再来一个循环,中途有明显妄念就重来。2.水晶球一定要很清晰、原地不动呢,还是允许模糊一点,有一点偏移。3.是否可以在墙上画一条横线,作为一排水晶球的水平线。
高月明:1.不一定,完全可以按照你说的那样去做。只要努力保证在数10个或者15个过程当中没有被妄念拉走就是正确的。2.水晶球完全可以是模糊不清的,或者看不到但是你可以假定存在,水晶球可以晃动,有时候有偏远,这都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努力的清楚的数完(清楚不是指水晶球,而你能够保持自己很明确的很清楚的没有被妄念拉走而数成功)。3.可以在墙壁上画一条线,然后想象着水晶球在线上出现。这都是可以的。
607问:既然一切都是幻象,那么善恶不也是幻象吗?分别区分善恶不也是执着了吗?
高月明:佛法里说的执着是说众生执着世界是实有的,执着生死是实有的,执着心外有物,分别在身体之中或者世界之中寻找一个真心。如果连善恶都不分,又怎么能说是学佛呢?虽然善恶是幻象,但是并不是让你善恶不分。
608问:参话头的目的是什么?
高月明:学佛的目的是悟道,参话头是学佛的一个法门,因此参话头的目的也是悟道,即是顿悟到生命宇宙的实相。实相是山河虚空大地皆是心中所显幻象。因此参话头无论多么玄妙和让人费尽心思,最终是让人在理上顿悟实相。证悟实相是用禅定体证实相
609问:如何认识宗门?
高月明:因为有了八万四千种机缘,所以佛陀才开演出八万四千种法门。正如金刚经中所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宗派法门并无高低好坏之分,一切宗门都是为度人而存在的。但要记住:佛法是不二法门,即第一义实相门,其他一切法门都是实相门的“引路门”。如果执著迷执于宗门中为度人方便所说的法和法相,这是不究竟的,这时是缘木求鱼,终无所获。一切法门都是名相,不是实相,实相是一切名相都是虚妄的。
610问:修定的方向是什么?
高月明:一切禅定秘诀都是对“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的不断解释和理解!凡是在修定时,不知道该怎么做了时,就要反观和体悟这句话!入定不是进入无妄念状态,而是不生妄念状态
611问:我在练习不断察觉时,我有一种体验是:我察觉到我身临其境,在身临其境中再身临其境,再身临其境,一直身临其境,感觉是发自内心的清楚。
高月明:这样理解是正确的。
612问:只有“我”悟,没有他悟。一切唯我的心所显现,“我”本空,我悟其实也是无所悟、无所得?
高月明:正确,认识到一切唯心所现就是真悟、真得、真究竟!
613问:实无福德,平时说“福德无量”是方便鼓励大家吗?
高月明:即是方便,也是实相!分别时,福德无量是方便说,不分别、真相信福德无量是实相。一切当处出生,随心现量!一切唯心所现,一切皆是因果,相信而不分别就是第一义!
614问:见性难吗?
高月明:非常难!最近一位同学和我通话,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以为他的理论领悟境界非常高了,但是有些问题还是没有透过,窗户纸成了铜墙铁壁,砂锅不打,一辈子也不漏,鼓励大家,一定要灵通!
615问:明心见性岂不是也是虚幻不实的,只是立出来的法相目标。我这样理解是否正确?
高月明:不正确。明心见性是指月亮的“手指”。虽然明心见性也是虚妄的,一切都是虚妄的,但是法还是要“表法”的。如果真能够明心见性,自然一切法本身也都是虚妄的了。一切由你而生是第一义,其他一切说法都是分别执着妄想!
616问:您曾经说“这世上的很多人其实和最终的见性证悟成佛都差了那么一层窗户纸,请问:这层“窗户纸”到底指的是什么?怎样才能捅破这层“窗户纸”?
高月明:这层窗户纸是执着生死轮回,而捅破窗户纸的手指是“没有生前死后”。如果把所有的实相了义的语句浓缩为一句话,就是这句话。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