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明 |
问:如果我经常对几本了义佛经的阅读解义,长时间对“心生一切幻法”的感悟而生出潜意识,即活在坚信一切皆是心生幻的信念中,无论遇到任何问题和烦恼,脑子里立即生出这是“幻”的念头,进而能够在烦恼念头的萌芽阶段就将其斩断,我这样的解义理悟和禅定的证悟有什么区别?是否禅定的证悟能达到连念头都不生起的地步? 高月明: 1、禅定的证悟不是不生念头了,而是不被情感烦恼所左右和捆绑!比如,你在看电影的过程中,会随着情节而产生情感体验,但是因为你知道这是电影,所以不会真的被电影“带走”。再比如,你虽然知道自己在做梦,但还是会体验着梦中的情感。同样,认识到一切都是假的,是从根本上解脱“世间烦恼和生死烦恼”。了义经是对生命实相的“说明”,理解了这种说明就可以让人活得解脱自在,不被外物所缚。即便是这种解义形成了潜意识,也是一种保护一个人免受抑郁、焦虑之苦的良性潜意识。 2、解义理悟与证悟的区别是:所有对经典的阅读解义,都可以说是不断深入接近彻底相信,而禅定证悟是“彻底相信”。彻底相信是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 3、在禅定力量上,在你拥有较强定力时,很容易融化和断除负面情感对你的影响。能够入定则“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力量无限、一念删除! 4、不要错误地认为,入定证悟后就像根木头一样,无情无义、连情感反应都没有了。入定证悟后是明白了生命存在的真相,会更有情有义! 5、遇到烦恼等问题,也不能简单粗暴直接以“它是幻”来对治。当遇到烦恼等问题时首先要想到解决方法,要积极面对它、解决它。如果没有解决方案又必须面对的问题,就坦然接受;如果没有解决方案又不必面对的,就直接放弃。认识到“幻”是抛弃那些对生命本身没有本质意义身外之物的执求,例如名利和虚荣。认识到一切皆幻也不是什么都没有意义了,而是一切都很“有意义”。很有意义的意思是,“会解脱烦恼、积极体验生命的存在、积极体验生活”。 续问:在世间为人处事,抱着平常心(一切唯心)面对,具体执行时是随缘方便还是主动结缘? 高月明:主动结缘!不要被某些不正确的认识所左右。要热情、勇敢,以积极、强力的心态面对生活和一切!事情不会自动发生,只有人才能让它发生! 续问:为什么平时大家都在讲随缘,我对此比较矛盾。 高月明:如果事事都以随缘态度应对,时间长了,一个人就会变得消极,而“随缘”只是在某种情境下解脱烦恼的安心方法。随缘的说法很好、当机有效,但不能用来衡量一切生活事件! 同学感悟:我对实相法的一点点感悟: 1、我觉得高月明老师提倡的实相法门、正知正见,他让人活得很简单、很充实、很朴实。比如,以前执着的鬼神、六道轮回、一些方便说中的因果,对于这些东西,完全不再被羁绊了。平时生活中相信究竟实相义上的因果,尊重生命,每天简简单单、快快乐乐,觉得非常自由、洒脱。觉得对实相的理解,不管是从短期,还是从长期(比如说对一辈子)来讲,人都是自由的、快乐的和平静的。 2、我们修习禅定,有益身体健康,激发人体潜能,激发人的心智,身心合一,这是多好的一个事情啊!还有实相法门带给人的是正知正见,我们再也不缠在那些绕来绕去各种说法中,或者惯性在某种修法里面,一直被名相所捆绑、所执着。我觉得实相法真是金不换。 3、究竟实相法其实和佛祖讲的“天上地下,唯我独尊”是统一的。核心都是我对我自己100%负责任,任何不管主观的、客观的原因发生在我身上,都要从我自身找原因,向内找,不向外求。我觉得这是非常积极热情的一种人生观,是非常乐观、建设性的。有事情发生了,不会说推三阻四,或者都是推到别人身上。而是从我自身找原因,这是多好的一个事情啊,人活的就很充实、很简单、很快乐! 问:在《科学禅定》中说:“睡眠是一个被动休息的过程,放松是一个主动控制休息的过程。一个是被动,一个是主动,效果就会差别非常的大。所以睡觉与完全放松在休息上是不同概念。主动的放松对于一个人快速恢复体力是最有效率的方法,所以才会出现深度放松休息30分钟抵得上一夜睡眠的神奇休息效果。”对此我想问,禅定可以代替睡眠吗? 高月明:首先明确一下,上面说的是放松,主动放松对体力的恢复效率非常高。当然如果你能够入定,身体也是处于深度放松状态的,对体力的恢复效果与主动深度放松相同。同时深入禅定在心理精神精力上会让你十分神清气爽、精力旺盛,这种状态不是一般生活体验能理解和体验到的,只有修习禅定才可以体验到。但是对于睡眠来说,你不能把睡眠简单理解成是生理和心理精神上的休息,睡眠是人类进化出来的对脑神经系统休息的“固有功能”,是脑神经系统已经固化的“休整规律”。你在禅定中,脑神经系统也不是处于完全休息状态的,所以禅定不能代替睡眠。修习禅定有助于睡眠以及会补充部分的睡眠功能。 问:您说“意识就是本心”,是意识创造出了一切(包括大脑),所以意识不在他生成的大脑里面,意识就在当下。如果脑神经系统也是被意识创造出来的,那么“眼耳鼻舌身意”中的“意”是指在脑神经系统中产生出的妄念,这个妄念我们说是妄心,由此说来,妄心是真心所生,二者是相生的关系。但是老师又说“妄心即真心”。这两种说法岂不矛盾吗? 高月明:不矛盾。比喻:你在梦境中的“眼耳鼻舌身意”都是做梦者所“生”,你认为你感知梦境景色的是眼耳鼻舌身意,实际上不是,真正感觉梦境景色的是“做梦者”。“做梦者”与梦境中的“妄心”是相生的关系。同时勉强表述说,“做梦者通过梦境中的眼耳鼻舌身意感知梦境中的景色”,从这一角度说“真心即妄心,妄心即真心”。 为什么要说勉强呢?因为在梦境中,你不是通过梦境中的眼耳鼻舌身意在感知一切景象的,实际上眼耳鼻舌身意也是做梦者梦出的假象,真正感知梦境的是“做梦者”。同样真正感知世界的不是你的眼耳鼻舌身意,而是真心。 另外,你要理解真心与妄心二者是“不一不异”的。当你在梦境中分析思考什么是真心时(这时是“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因为是真心生出的妄心,所以在理解表述上就表达二者不是“一”。虽然不是“一”,但不能直接表述为“二”。为什么呢?因为妄心生于真心中,本质上没有妄心,只有唯一真心,所以二者“不相异”。总之,如果是相生的关系,用另一句表达就是“不一不异”。 续问:既然真心通过眼耳鼻舌身意感知一切,所以我们的所思所想本质上也是真心所现? 高月明:是的。说“通过”只是勉强表述,实际上只有真心,没有妄心! 续问:因为我们“将心捉心”,妄生分别,所以无法认识到究竟义的一切唯心,而通过制心一处入定,体证到“只有真心,没有妄心”就是悟道吗? 高月明:正确。未悟,有个妄心。悟了,只有真心! |